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194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理解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解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摘要:教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背了许多名句,可是他们不喜欢文化,看了许多小说,可是他们不喜欢语文。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过多的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灌和能力训练,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种倾向是与现在实施的《课程标准》不协调的。良好的道德可以起到调解人类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存,而情感精神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一环,因此加强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1-02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类是不够的。
2、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这应该是对语文情感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回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的,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用教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5 教师的教学激情对学生是一个良好的激发,一位对学生学习状况冷漠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喜欢学习他所任教的学科?所以笔者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对语文充满
3、着激情,这分激情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对语文本身的热爱,对自己教学的自信,对学生的关心。现实社会也许给了教师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成功与失败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竞争中,都将会面临暂时失败的局面,比如,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受学生的欢迎,撰写的论文未获认可,职称评审没有通过,或者是其它不尽如人意的事等等,面对这种失败、挫折,是寻找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奋斗,还是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就。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应该懂得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探求一条成功之道。教师能保持
4、自己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好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充满激情的教师他们对课文永远是认真解读,对课堂永远是认真组织,对教学语言以及操作总是认真的设计。 2.注重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5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课前预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基本了解;课时细读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对课文具体要点进行把握;课后精读使学生查漏补缺,加强知识总结和知识拓展。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一是要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对字词基本意思的把握、对优美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刻的记忆、
5、对文章中体现的积极意义进行反思;二是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好笔记,这不仅仅是对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予以记录,还要将问题答案、阅读的体会一一记录在文本旁,便于再次阅读时的总结和反思;三是教会学生快速阅读、精细阅读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作业习惯。首先,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对教材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考,并将问题记录下来,于课后向老师请教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写作姿势、作业态度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科学对待语文教学和语文自学;其三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
6、时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并结合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从而得出一些独特的、新颖的、更为实用的结果和方法。 3.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论基础和知识的基本来源,是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环境和过程。教师合理运用教材教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语文知识介绍和剖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对语文知识体系进行把握,便于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使得学生得到语文修养的提升。而课外实践活动的规范是由课堂规范衍生而来,所以,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创新。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应用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语文知识比拼活动中能够发现自我
7、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赶超优异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恰恰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可贵的。总体说来,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课外实践的补充和适用,少了课外实践,课堂教学的检验方式便越显不够科学和全面;而课外实践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规定范围,受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指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育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5 4.文以传情,披文以入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刘勰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