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9270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过程”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过程”的设计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高级合作伙伴出现.常见的设计方式有“猜测――探究”式、“类比――探究”式、“尝试――探究”式、“情境――探究”式等几种.它要求学习者围绕科学型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重视证据在解释与评价中的作用,根据证据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交流和验证自己提出的解释.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探究类比;尝试;情境;实验 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
2、式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发展探究式学习模式,因为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不仅要强调学生探究,而且更要突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会学”数学,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把传统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教师教”的讲授过程转换成侧重于“学生学”的探究过程呢?多数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通过自己
3、的努力和智慧,在充分尝试、历经困难之后所获取的数学知识,比在教师详细讲解下所获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要更加深刻,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4本文就从具体数学实践中谈谈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过程的设计. 一、“猜测――探究”式 猜测在发现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抽象的定理、公式可以创设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猜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探究过程中的艰难和成功后的愉悦. 在教学“互余两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关系”时,可设计如下的系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你能比较sin30°,cos30°,si
4、n45°,cos45°,sin60°,cos60°之间的大小吗? (2)你能比较sin15°,cos15°,sin75°,cos75°之间的大小吗?请你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来结合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看看其中有何规律? (3)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你可否较快判断出sin75°与哪个锐角的余弦值相等吗?你可以画图说明一下吗? (4)你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吗?并能试着去证明这一发现吗? 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新知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推进中体验到合情推理的奇妙,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类比
5、――探究”式 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要注意在问题设计的结构上面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在类比以前已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4 在教学“分式的约分”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探究: (1)=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2)你知道=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3)观察==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的根据是什么?什么为分数的通分? (4)通过以上式子的通(约)分,你能得出分式约分的法则吗? 通过创设
6、上面的这种情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发现结论,教师只须辅以引导即可. 三、“尝试――探究”式 尝试是探究和创新的开端.尝试学习一般的模式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要注意:在设计尝试题时,题中不能带有明显的暗示和较为单一的思维指向,题目要有利于暴露数学思维过程.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做如下尝试题: (1)解下列方程:①x2-5x+6=0;②x2+2x-=0;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5x+a=0的一个根是-,求方程的另一根与a的值. 学生练习后,师生带着如
7、下的问题进行讨论:公式法适用范围是什么?第(2)题用公式法方便吗?是否还有什么规律,我们尚未发现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研究求根公式,看看它还有何特征? 这样的尝试探究,巧妙地把教学难点分散在尝试性的练习之中,使学生在自学练习、实验、分组自由讨论中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4 四、“情境---探究”式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地位,为他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切实地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促使学生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较好地纳入进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在教学“分母有理化”时,教师可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计算的近
8、似值,有的学生通过查表得≈2.838,再算=≈0.3536,这时学生会感到麻烦,教师此时启发学生:为什么会这么麻烦?能否避免这种麻烦的出现?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被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唤醒,纷纷进行尝试.此时教师再去引导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