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ID:31447722

大小:10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_第1页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_第2页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_第3页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_第4页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课堂灵动“趣”味例说  阅读教学在追求“诗意”“真”时,于“趣”之处展现灵动之美,课堂艺术灵动之美的着力点应是兴趣、情趣、意趣、理趣、雅趣。  一、兴趣:体味言语,放飞心中性灵  以言语为媒介作为学生兴趣的触发点,让学生主体能动地参与,通过对“他人的世界(阅读)”,让学生在体味言语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放飞心中性灵,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己世界。如《青玉案?元夕》教学片断。  师:词的下片写了一个女子?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1:写了一群女子。  师:现在问题出来了,下片是写了一个女子,还是一群女子?其实,课本也提供了两种说法,请女生读一下注释。  生

2、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一说词人偶遇的观灯女子,即下文的“那人”。  师:“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究竟是写了一群女子,还是写了一个女子?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1:我认为是一群。理由之一是“暗香”呼应上文“香满路”,理由之二是与前面“蛾儿雪柳黄金缕”描写一致,理由之三是“笑语盈盈”与“灯火阑珊处”气氛协调。  生3:下文“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众”也是佐证。6  生4:我认为只写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穿戴漂亮,“笑语盈盈”,去后留下暗香,最后走到“灯火阑珊处”时被作者发现。  师:说得有道理。究竟是一群女子,还是一个女子

3、,考证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不做文字考证派,而做文学审美派。看看写一群女子和一个女子,哪个更有审美效果?  生5:我认为,既写了一群女子,又写了一个女子,即先写了一群,后写了一个。这些佩戴“蛾儿”“雪柳”“黄金缕”的一群姑娘都非作者意中之人,作者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最终发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课堂中,教师以“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暗示语言激起“是写了一群女子,还是写了一个女子?”问题探讨,点燃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动着意识和原始活力中的全部无意识去追逐新的意义,在“一群女子”“一个女子”中心灵飞翔。  二、情趣:诵读文本,触摸生

4、活气息  让学生以“口诵”投入,感知文本语言,敞开心扉,放声诵读出浓浓的情意味,激活自己的想象力、直观力、感悟力,化育心灵,独享世俗生活之外的诗意快乐。如《将进酒》教学片段。(学生示范读最后一句)  师:非常好。你关注到了朗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朗读其实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应该带上自己理解的情感。  生1:我觉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这一句,诗人借着酒劲,有一种愤怒的感觉。(学生示范朗读)  生2:我不太赞同刚刚那位同学的看法。这个时候诗人已经醉得差不多了吧,心里想,我已经醉了,可是小二他却不上酒,唉。6  师:本来这次喝酒是在谁家里?  生

5、2:朋友。  师:现在看来诗人倒像是什么了?  生2:他倒像是主人了。  师:对,他反客为主了,这恰恰就是李白的性格,什么时候都忘不了他的豪放、洒脱。你来试一试。  生2:我先醉一下。(学生大笑)  生3:找一个主人吧。(学生鼓掌)  (学生示范读“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学生笑,鼓掌)  师:确实有一股酒味。这“主人”怎么评价?  生2:喝一点茶,醒酒。(师生大笑)  诵读是激活文本的活性剂,学生在诵读“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激起一片生命的境域,将静态的文字以“小二”“主人”“酒味”的动态画面呈现出,在“我先醉一下”“喝一点茶,醒

6、酒”的幽默诙谐中,将文章从静态的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成鲜活的生命,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达成审美现实。  三、理趣:紧贴文本,涌动生命哲思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贴着文本体察作者的纯真之心、至善之性、爱美之情,使学生能对生命本质有理性思考,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在向往真善美同时鞭挞人世间的假恶丑。如《将进酒》教学片断。  6师:关于《将进酒》中的李白,同学们找出了很多词语来描述他。此时的李白真可谓千般滋味,萦绕心头,借着酒兴,他终于发出最后的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可以用名贵宝物来换取美酒,让大家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吧!那么,你认为李

7、白到底“愁”什么?  生1:我觉得他就是愁他没钱,没地位。而且现在人都老了,青丝变白发,还没有功名。  师:人生苦短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但对李白来说,他更加了一重愁情,是什么?  生2:壮志未酬。  师:作者为什么称自己的“愁”是“万古愁”?  生3:因为他前面有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师:这样看来,李白的愁并不是一己之愁了,而是古往今来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这的确是“万古愁”!李白作此诗时五十一岁,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势。因此,我们读《将进酒》,读到了――

8、。  生4:苦闷愤激、寂寞愁苦的李白。  生5:乐观自信、积极用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