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493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研究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因此,坚持求实,追求有效,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的要求。本文通过教学实例对课堂有效活动应具备需求性、全面性、主动性、挑战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
2、学;课堂活动;有效性5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克服了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升课程实施的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教学效益不是很佳,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有达到理想
3、状态。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之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更加有效,我认为数学活动应该体现“四性”。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教于同仁。 一、需求性 1、要能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小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学习抽象的数学,更离不开具体、直观、富有情趣的情境。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活动将成为一种枯燥、被动的操作指令,对学生的发展无益。因
4、此,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要、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低的年级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喜闻乐见的开式引入课堂,也可以创设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把接近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如: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可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教室、房间;学习了概率问题,可让学生分析摸奖、买彩票中奖概率问题,运用统计图表分析地方经济状况;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等方案
5、。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做数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系学习过程。 2、内容要有活动价值。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活动,对于那些学生容易得出结果的内容大可不必拿来“兴师动众”5。但在我们的课堂中不乏为了操作而操作的现象存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当出现“56-22”时,大部分学生已能口算出结果。此进教师对全班学生说:“你能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吗?”摆完后又让学生用小棒再摆一次。其实学生的思维已经远远走在“动手摆”的前面了,此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已无多
6、大必要甚至是浪费时间,教师应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当活动能加深理解时,才能显示它的价值。 二、全面性 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参与面的大小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以往课堂的活动常常仅限于少数学生的活动,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找朋友”、“送信”、“给小动物找家”等等,大部分学生以“观众”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活动参与面窄,效率低下。其实只要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就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四边形分类的不同活动方式中学生参与面与效果的对比。方案一、屏幕上出现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学
7、生看着屏幕进行分类后发表意见,课件展示学生的分类。方案二、给学生提供上述四边形,让学生动手分类,反馈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并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和分的依据。方案一让全体学生看着屏幕分类,看似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实际上可能只有70%的学生在思考,其余的学生在等待,甚至“溜号”。学生只用眼看,无法体验分的过程。而且,反馈时教师的课件设计又不能穷尽学生的想法,不能一一展示学生的分法,给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方案二能让全体学生边看、边动手、边思考,眼、手、脑相结合,以实物图形为凭借,思维有了依据。而且,反馈时每种分法都能得到展示。因此
8、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全员参与,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活动的有效性。5 三、主导性 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于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如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判断“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时,学生为可能与不可能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处理方式:方式一,举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