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95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高效课堂之听力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之听力培养策略 新课标英语听力技能目标描述:能根据语调和重音听懂说话人的意图,对熟悉的话题进行对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思路;可以借助语境克服障碍新词语并理解主要思想;了解接近正常速度的故事和叙述,理解因果关系;在听的过程中,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记录。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建立一个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对实现这个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面临的困难 1.心理因素 一些听力水平差的学生缺乏自信,总觉得听力很难,听的时候害怕,更害怕不
2、理解,造成了恐慌。特别是在听力材料本身快或噪音过大,更难以进入角色。一些学生已经花了一定的精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是非常小的,因此,不想投入必要的精力,从而影响了自己听力水平的提高。 2.语言知识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它是处理和接受各种语言知识和听力技能的过程。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速度。 (二)教师的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4 1.学习方法问题 在听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一味地让学生听,不重视对学生
3、学习的规律指导。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如抓住关键词,抓住文章的效果和具体信息的能力。 2.整体认识问题 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不是理解一个词,一句话,重要的是理解一个完整的文本。英语中的词汇有丰富的意思,把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句子,将有不同的含义。 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对策 1.创设情境,培养习惯 老师在备课时要自觉地在课堂上使用语言,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英语,学生学会了新的语言现象,易于消化和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听英语,感受更多语言信息的刺激。 2.激发
4、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听作为一种手段,遇到不懂的单词或句子,经常会紧张,从而没有去分析、思考,造成漏听。越是不懂越紧张,越紧张越不记得,从而影响了对全文的诠释。 3.语言教学,打好基础 4.精选材料,增强效果 5.注重策略,提高能力4 听力和阅读训练:听录音,模仿录音。心理研究表明,青年人在语音、动作、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仔细地试着找出句子的重音、弱爆、规则,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听说训练:中学阶段的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和听后复述等。听声音的答案是让学生听句子、对话或
5、简短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子和不同的问题来听声音,以确定不同的听力焦点。听对话时要听清楚双方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话题和地点。听短文时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who)、主题(what)、发生的地点(where)、时间(when)以及howandwhy等问题,注意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从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听写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逐步发展听力的认知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密集与广泛的结合,倾听即让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
6、听力是听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听细节,重点把握本文所提供的主要内容和线索。根据短文和回答的问题,力求在广泛的基础上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听力不需要学生对听的材料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但要抓住话语的基调,可以理解为中心思想也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多接触各种不同的类型、风格和不同来源的声音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 6.重视技巧,应对考试 听前:做好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 听时:听声音时,应注意高度集中,不要在标题和选项中停止视线,这样就不影响对整个材料
7、的理解。4 听完之后:听每一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理解并记住要听的内容,仔细检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消除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试图去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字。 7.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平时在组织中进行听力训练,老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去掉以上听力障碍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必要的听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还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高效课堂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是英语听力教
8、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先导,运用什么样的模式,使学生走向什么方向,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和积极的思维,从课堂教学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邓艳辉.打造听力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31). 编辑鲁翠红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