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41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注重导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注重导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更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一线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开门见山”单一导入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多种导入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同时,也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导入;语文质量;故事;讨论;情境;微课 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课堂的前奏,更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
2、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通过组织和选择多种导入方式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多种导入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自主走进语文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故事导入法4 所谓的故事导入法包括两种形式,即:课外故事导入和文本故事导入,借助这两种方式进行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3、,我们要灵活地将故事导入法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导入环节时,我选择了“故事导入法”,给学生讲述了“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主要是关于“鲁提辖”的故事,即:文本中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也能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讨论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是指让学生针对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
4、题进行讨论、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要有意识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恐惧感,进而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最苦与最乐》时,导入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的答案是什么?(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的答案是什么?(3)为什么说未尽责是最苦的事情?……组织学生先从自己的经验出
5、发,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之后,再组织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最苦与最乐”4,这样讨论导入法不仅能够顺利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而且对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通过组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情境导入法”,借助图片
6、、纪录片等相关资料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回顾历史。同时,在导入环节,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强国意识、责任意识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四、微课导入法 微课导入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目的就是借助短视频、微视频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将其与导入环节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创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
7、堂的一分子。 例如,在教学《日出(节选)》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导入时我借助微课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电视片段,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课堂上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也能保障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选择多种导入形式,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迈好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樊雅娟.浅谈初中语文的新课导入策略[J].中学语文,2015(30). [2]
8、李彤阳.以导激情以导入胜:论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编辑孙玲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