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1870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有效对话:回归课堂教学原点的考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对话:回归课堂教学原点的考量 课堂的价值与意义要通过对话来实现。课堂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有目的地组织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展开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对话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备受关注。然而,实践中,课堂对话却陷入形式主义误区。比如,以“串问”代替“串讲”,课堂虚假讨论等,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引起了广大教师及家长的质疑。要解决课堂对话的形式主义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必须回归课堂教学的原点来审视和考量。 一、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
2、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 2014年4月,在教育部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期,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新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
3、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7 课堂对话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话即产出,产出是课堂对话之果。美国教育家爱莉诺?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提出:课堂本质就是“产生精彩的观念”。课堂对话只有产生精彩观念,催生独立思想,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这一目的。没有精彩观念的产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 批判性思维是课堂对话之果,是课堂精彩
4、观念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富有智慧远见的人无不认识到知识只是智慧之果,思维才是智慧之源。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由十种思维智能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前五种属于人的基础思维智能,后五种属于人的高级思维智能。基础思维智能帮助人学习知识,但人要想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则必须依赖高级思维智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思考力和内省力、积极灵活的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核心是以批判性思维
5、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这是课堂对话的价值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基础思维智能,过分偏重应试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忽视了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次的简单学习阶段,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例如,那道著名的小学语文测试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有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春天”―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答案!这与大诗人雪莱说的“7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富有哲理和诗意。然而,却被“雪化了变成水”的标准答案给束缚和压抑了。
6、有鉴于此,要发展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不断地在“怀疑―成功―创新”中建构新知、提升素养。 二、从课堂教学的认知规律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 真正有效的学习,应当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
7、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走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必由之路。 对话即碰撞。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突出特点就是思维碰撞。有碰撞才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达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价值体现。 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课上,教师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提出不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个问题,班内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生1: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
8、书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讲究“推敲”和“品味”,反对囫囵吞枣。7“不求甚解”的读书绝不会学有所成。 师: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求甚解”是把握大义和主旨,并不是囫囵吞枣。 生3:我也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从文中得知,陶渊明“不慕荣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