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中的音乐

心流中的音乐

ID:3140123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心流中的音乐_第1页
心流中的音乐_第2页
心流中的音乐_第3页
心流中的音乐_第4页
心流中的音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流中的音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流中的音乐  心流,就是大脑在工作的时候专注、享受、忘我的一种体验。在本刊今年第一期的《学音乐会快乐吗――心流理论的提示》一文的基础上,本文将为您介绍更多的知识。  可遇不可求  演奏者偶尔能得到美妙的心流体验。  旅居法国的钢琴家朱晓玫去年接受国内记者采访时,被问:“在世界各地弹过200多场《哥德堡变奏曲》,是不是每次都很成功?”她回答:“大概只有两三场是好的……我忘记时间是怎么流失的,也不知道自己存在不存在,不是说自己发挥得最好,是一个自己忘记了是怎么回事儿的样子――周围的观众、地点、时间,都不存在了。这是最好的状态。”  网上能看

2、到这个采访视频,借此估算,专业人士在200多场中只有两三场出现了心流,概率介于1%和2%之间。业余人士出现的概率是多少,笔者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或研究。  约40年前,心流作为心理学概念被提出,在音乐表演、教育、体育、组织管理等领域里都有研究。我们现在知道:(1)心流因人而异,即每个人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心流的条件、次数和持续时间都不同;(2)心流出现的概率较低。也许心流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有些关联,后者获得的概率更低。但大家对心流和演奏水平、年龄、学音乐的时间等因素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所知甚少。5  五个预测因子  虽

3、然可遇不可求,可是人们对于“心流”这个好东西,还是会“孜孜以求”。那么,满足哪些条件更容易出现心流呢?《美国音乐教师》杂志2005年4月发表了一项研究,两位作者是阿维德?J?布鲁姆和宝拉?斯库特尼克?亨利,他们采访了多位专业演奏人士,把每个人的演奏体验用描述性语言记录下来,进行汇总,进而提出了预测心流的因子,其中最显著的是5个:  (1)演奏时的自信和自我信任;  (2)通过音乐去体验和表达的欲望;  (3)有体验目标;  (4)维持对音乐的专注能力;  (5)不带自我批评的演奏能力。  他们提出,前两条最为关键。这5条都是从表演者个人的

4、内在心理考察的。此外,演奏者良好的生理状况、充足的准备、良好的演奏环境等,也是获得心流的必要条件。  蒙特梭利风格5  环境影响心流的出现,蒙特梭利风格的教学环境向少儿提供了更多体验心流和获得内在动机的机会。据犹他大学的研究者凯文?拉桑德和心流研究的专家契克森米哈赖2005年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相比传统中学里的学生,蒙特梭利中学里的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心流,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环境、教师和同学的友好,花在与学业有关的任务、杂务、协作工作和个人项目上的时间更多;而传统学校的学生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和休闲上,在听讲为主的教学环境里花时间更多(例如听课、记

5、笔记、看教学视频)。  这项研究再次说明,以被动接收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下,少儿很少体会到忘我的快乐,他们的集体生活感受不佳,内在动机不足或难以保持。  音乐学校里的心流  上面是综合性中学的情况,音乐学校里又是怎样?  苏珊?A?奥尼尔于1999年发表的论文《心流理论和音乐演奏技能发展》研究了心流理论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少年的练习时间。她调查了60个少年,年龄在12~16岁之间,演奏水平不一。她发现,音乐学校里普通成就的少年,心流密度低于同校的高成就者,也比普通公立中学里积极的学音乐的少年少。该项研究里的个人访谈也说明:一些美国专业音乐学校

6、需要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活动和其他艺术课程。  虽然这只是一项初步的研究,但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例如:专业音乐学校里的评估环境是不是让成就一般的学生不开心?把孩子聚集在一起主攻音乐,会不会降低大部分孩子学音乐的内在动机?  刻意练习中的心流  刻意练习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练习方式(参见本刊2015年第9期《刻意练习和1万小时定律》一文),心流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心理体验,如果把这两个心理学概念放在一起考察,会有什么发现?笔者做了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得到下面3个结果:  1.共同点。对于改进型的任务,刻意练习和心流两个概念都涉及支持性

7、的环境、预期、专注于过程、即时回馈等因素。心流也被称为“在区中(beinginthezone)”,联系教育学家列夫?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5理论,心流有时是一种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之内的学习状态。  2.兼容性。按照“刻意练习”最初的提出者埃里克森的观点,刻意练习是非激励性的,本身并不快乐。但为何有的练习者能长期刻意练习?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一个练习者坚持刻意练习,可能是因为刻意练习增加了心流体验的概率,让练习者乐此不疲。如果刻意练习中的人也会出现心流,这两个心理学概念就是兼容的。  3.心流是一种“忘我而不忘工作的中间状态”。刻意练习要

8、求练习者对练习不断地反思,可谓“时时刻刻留神”,但心流是“失去反思性的自我意识”。这似乎矛盾――练习中,到底要不要自我?要不要反思?其实,心流是一种中间状态,练习者既全神贯注于活动本身,也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