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9059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提升高年级学生“读写融合”能力的策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升高年级学生“读写融合”能力的策略思考 当前,语用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强音。读写结合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特质,它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教师的素养层次不等,设计的训练随意性较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时机、方法、难易把握不当,对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不能很好把握,导致写话训练不得法,路径单一,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与提升。 一、当前
2、阅读教学中“读写融合”的现状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经过实际的听课、调查,并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能力”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读写分离,语用低效 当前很多教师对读与写的认识有偏差,认为读的任务主要落实在阅读课上,写的任务落实在作文课上。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上很注重理解感悟,很少有写的训练。写的训练多集中在作文课上,使得阅读与写作分离,导致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低下。实践证明,读写两方面的关系应该是读写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2.流于形式,语用低效10
3、 读写融合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主流,这一点我们从很多的公开课、展示课中可以感受到。得大奖的阅读课上的语用训练设计都是独具匠心的。然而,我们也发现,很多公开课上写的安排更多的是为了机动安排上课时间,时间多出来就写,时间不够了,就把写的环节取消。读写结合的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这样的读写结合没有发挥实效性。 3.设计随意,语用低效 各学段读写结合的训练没有计划,而且设计的训练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使得语用低效。有的阅读课上我们也能看到读写结合
4、的设计,然而很多设计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层次的训练,很多写话训练都是基于文本的表达,而没有结合文本特点,准确挖掘每节阅读课的读写结合点,因而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意义不大。 二、制约学生“读写融合”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就目前来说,学生语用能力不足,通过分析发现制约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忽视培养语用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读、说、思的训练,而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多。有的教师也有对学生写的训练,然而也局限于画出重点词句,写写批注。对于深层次的写,学生就
5、显得很吃力。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学生所学的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10 2.轻视培养语用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听、说、读、写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方面,教师平时教学更多地应该落实在“写”的方面。然而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6、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说话、写字、阅读等习惯的培养,而忽视语用“写”的习惯培养。 3.漠视训练语用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一定的方法和路径可循。我们必须回归到课堂,回归到课本,让学生在课堂内练习,阅读和习作是语文课堂的两大支柱,它们互相渗透,相得益彰,从而习得阅读与习作的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只有搭建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三、提升高年级学生“读写融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如何高效实现“读写融合”,提升学生的语
7、用能力?通过思考实践,笔者确定了提升高年级学生“读写融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1.悟主题,练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包括文字价值、语言价值、情感价值等方面。 (1)单元主题,整体感知10 小语教材中的文章文质皆美,教材编排也是非常合理的。文章是以“组”或“单元”的形式出现,但每一组或每一单元文章的思想表达还是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例如五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课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8、之外,在课文的表达方式上也很值得学习。其中《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中都运用了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把这些文章前后联系起来发现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再引导交流自己在读文章时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运用中心句在构段方式上的优点。这也是对前几年学习总分关系的段落的一个复习,让学生的构段意识从“混沌”走向“清晰”。 (2)文本主题,精读品析 教师对教材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