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643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开发数学教材资源的尝试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发数学教材资源的尝试与思考 【摘要】本文对开发数学教材资源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究、获得成功的策略。 【关键词】推陈出新变静为动 变封闭为开放化冷为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34-02 数学课堂靠什么来打动学生?给学生一个五角星、一次表扬、一块橡皮……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式的成效很短暂,学生也许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有时甚至事与愿违。享有成功感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学生学习数学成功的源头在哪里?应该是来源于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自主探究,以及强烈的好奇心。
2、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最终获得成功。而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它为学生提供了显性的探究空间,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开发教材资源,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教学绽放魅力。 一、推陈出新,拓展思维空间5 教材中的信息一般是惜时的、僵化的、陈旧的,有的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自己创造学习的信息。学生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甄别信息、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经历学习资源产生的过程,享受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
3、例的意义》一课时,笔者以欢迎客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阵:今天我们班来了不少客人,老师想举行一个欢迎仪式,让全班48人排成方阵,你们认为可以怎样排?学生且思且算,有的设计成2列24行;有的设计为3行16列;有的想排成4行12列……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都呈现出来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列表。考虑到教学中仅有一道例题是单薄的,于是教师又追问:如果我和语文老师也参加你们的方阵,这个方阵又有哪些排法呢?在学生列出两张表后,教师再让学生谈列表的体会,讲列表的依据,找表中数据排列的规律。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得以体现,顿时学生激情四溢……
4、 二、变静为动,以“动”激活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动手实践。事实证明,数学教学一旦注入了“动”的元素,学生会兴趣盎然,课堂也会精彩纷呈。如果给数学之“行”插上思维的翅膀,引导学生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必将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做“创造分数”的活动,引领学生边行边思,体会分数的意义。首先是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看作单位“1”,涂色表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这样数形结合,行思统一,使学生亲历了“平均分”与“表示几份”5的过程,为抽象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母、分子做好了准备
5、。其次,在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创造分数”。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6个桃,9个桃,12个桃,15朵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一活动给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学生首先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材料应平均分成多少份比较适宜,取几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学生不断地自我追问,并通过不断地自我肯定与否定,创造出的分数形形色色。最后,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感的同时,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分数的意义。课堂,因有了学生的创造而充满活力;学生,在“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解决了疑惑,
6、悟出了真知。枯燥的数学教学,因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灵动思辨而变得生动起来。 三、变封闭为开放,把思维引向深入 开放题是锤炼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良好载体。这类题材教材安排甚少,需要教师通过增补或减少习题中的条件,变换例题、习题的问题等方式,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提供新的探究资源。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将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求这个容器的容积(见图1)。”学生按图索骥很快得到了答案。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将题目中“四个角剪去边长5厘米的正
7、方形”5这一条件去掉,能否让这张铁皮做成的无盖长方体容积更大一些?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心理,不少学生开始另辟蹊径:有的将左边两个角上的两个小正方形移到右边(如图2所示);有的则如图3设计,将剪下的四个小长方形焊接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四周,变成一个无盖长方体容器,真可谓独具匠心。 四、化冷为热,引领学生抽象概括 教材中有不少的习题备受我们的“冷遇”,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学生练习的材料,让学生一做了之。其实,练习中蕴含着丰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