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

ID:31393622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_第1页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_第2页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_第3页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_第4页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差错资源化思考  【摘要】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应当允许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加深认识。  【关键词】儿童生活经验差错数学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万千信息的社会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

2、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这也正是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儿童的生活经验都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8,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每一

3、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与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如何面对儿童的生活经验,尤其是那些可能给数学学习带来“负迁移”的经验?本文仅就几则案例,谈些许随感。  【案例1】“因为分针‘瘦而长’”  听了一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钟面”。老师讲到在钟面上“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问学生们:“大家知道为什么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吗?”问题很明确,可是学生的回答却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因为分针‘瘦而长’,所以它走得快,而时针‘胖而短’,所以它走得慢!”大家哄堂大笑。  老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眉头直皱,无可奈何地让其坐下……课后交流,观摩

4、的老师都提到这个细节,执教老师说:“这个学生平时就喜欢‘瞎说’……”  思考:大家都把这个学生的回答当作一个笑话,笑过之后我却思考:这个“笑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显然,学生是根据他的生活经验做出类推的:日常生活中身材“高而瘦”的人往往跑得快,而身材“矮而胖”的人往往跑得慢。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使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联想,或者说,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投射”。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这种类似的生活经验来记住时针与分针的特征,那该多好!我隐约感觉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其数学学习有着一种潜在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联。  【案例2】“去年应该少一些”  上课讲到这样的一

5、道应用题:8  我县去年小麦产量为40万吨,今年比去年减产一成。今年我县的小麦产量大约多少吨?  解题的过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学生们都能做出来。可是做完题以后一个小家伙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这道题出错了。”  “错了?!哪儿错了?”  “我觉得应该是‘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去年应该少一些。”  “为什么呢?”  “今年的产量应该比去年更多些呀,怎么可能比去年还少呢?”  ……  当时我耐心地向她解释了这个问题,可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这倒引起了我的关注。  思考:也许翻开我们的数学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说到工农业产量总是今年比去年增产,实际总是比计划增产;说到用

6、煤量总是今年比去年节约,实际总是比计划节约。可事实总是这样吗?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中产量有所下降难道就不可能吗?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用煤量有所增加又有什么不可能呢……看看我们的教材,这样加工过、美化过的案例还少吗?让数学走进生活,教材就得更少一些人为加工的痕迹,让学生们真正接触到“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数学,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  【案例3】“黄瓜长约3厘米”  这是三年级的一次数学单元测验,其中有这样的一道填空题:8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黄瓜长约3()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在少数。当时我们都不假

7、思索地将这道题判为了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  “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呢?”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小家伙围着我问。  “那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  小家伙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  “那它有多长呢?”  “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  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老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看好吗?”  第二天,我带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