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9050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以教学转型为中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以教学转型为中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自2012年重庆市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以来,沙坪坝区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始终坚守“学本”立场,全面推进以教学转型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加快促进了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本文将从学本课堂理念的系统设计、学本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学本课堂行动的本土创新三个方面,介绍沙坪坝区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学本课堂理念的系统设计: 从模式构建到标准制定 何谓学本教学?为什么要提出学本教学?如何实施学本教学?这是沙坪坝区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首先必须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一)学本教学的理念确认 “卓越”即“卓而不同,越而胜己”,是一个描绘理想的词语。所谓“卓越课堂”其实是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我们认为,“卓越课堂=过程的优化+结果的优质化。” 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简称“学本课堂”或“学本教学”。“学本”不同于指向教育对象的“生本”,而是更进一步指向了教育对象的学习实践活动。用佐藤学的话说,“学习是学生人权的中心内容,是希望的火种”。“学本教学”的价值追求就是学生学习权的普遍实现。“卓越课堂”虽千姿百态,但“学本”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立足点。经过广泛深入探讨,全区上下达成共识:学本教学的构建,要将师生关系重新定位为9 “平等、尊重、信任、民主”的关系,彰显教学的四大特征(即主体性、生命性、互动性、生成性),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学本教学的模式建构 模式是理念与行动之间的“桥梁”。没有模式,如同搞建筑没有“施工图”,再好的理念也是空中楼阁。学本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先学后教,互助展评”,根据学校、学科、学段、课型乃至学情的不同,可以创生百花齐放的程序变式,实施和而不同的教学程序。只要能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学本教学四项基本原则,呈现“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等五种基本课堂形态即可。学本教学坚守“以学习为本,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致力于追求开放包容、以校为本、师生自为的区域教学文化。区域内各学科、各中小学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教学模式建构行动。既体现了区域学本教学价值取向,又彰显出学校的文化个性。 (三)学本教学的标准研制 我们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学本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学本教学评价指导标准按照“通用标准+学科标准”架构组织研制。“通用标准”是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基本标准,由“四维三学”构成。“四维”指目标、过程、效果和特色四个维度,“三学”指自学、互学、展学三种基本学习形式。 从整体的分值分配来看,“过程”维度属于“重中之重”(占60分)。“三学”9 缺一不可:自学是前提,互学是主体,展学是提升,是跨越。我们给展学的赋分最高(占30分,相当于自学、互学赋分之和),因其最具综合发展价值,需要大力倡导。围绕着学生的“三学”,给教师教的行为设置了若干相应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在通用标准的统领下,组织研制了24个学科标准,实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成为国内少有的系统化、本土化新课堂评价标准。并逐步实现课堂评价标准的校本化。 二、学本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 从规划引领到系统重建 从来就没有脱离教学内容而孤立存在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转型必然是连同教学内容调整和变革一起进行的。从“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学习权”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我们十分强调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适切性,提出了“学本课程”。 (一)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 “学本课程”就是指满足学生需要、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其在内容选择上顺应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生活世界及内心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路径上尊重学生知识建构和情意发展的规律,将学生学会、会学与乐学熔为一炉。 为了推进课程学本化,我们启动了中小学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举行了为期近两个学期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主题高级研修班,对象几乎涵盖全区中小学所有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区教委出台了《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随后,会同高校课程专家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编制的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点对点论证、指导。2015年1月起,各中小学的课程建设开始正式实施。9 (二)国家课程的学本设计 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这个桥梁和中介加以处理之后,才能转化为实施层面的课程。而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传统处理方式是通过教案、习题编制来实现的,极容易形成“教本”思维。我们通过学本资源的联合开发,把传统的“教案”转换为“学案”,以此助力教师备课的转型。 学案重在学习问题的设计――把课堂学习过程设计成指向问题解决的一连串活动。研发团队坚持“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原则,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问题、课堂检测”四个部分,组织开发、逐年修改并免费提供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的导学资源――“导学精要”,将其作为学生课堂学习支持系统的重要文本载体。 在“导学精要”的编制过程中,强调突出“重难点”和“主问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余地。通过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课题研究”“主题研修”“送训下校”“现场诊断”“导学精要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探索运用策略。部分学校还开发了符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导学资源。 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中小学引进外地课改实验项目。2013年底,指导高滩岩小学率先引进“自主识字”实验项目。随后,逐步在沙坪坝小学、森林实验小学、新桥小学、大学城一小等一大批小学推广。这些学校一年级80%学生识字量达到2000以上。此后,“数学文化”“公民教育”等优质课程也先后在沙坪坝区域性推进,不仅丰富和优化了国家课程,更增强了学校干部教师课程建设的意识、能力与自信。9 (三)校本课程的学本开发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基于学校特色打造、校长个人情趣和教师特长发挥的考量较多,而如何满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要的考量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参与性尤显不足。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必须转换视角。 我们在指导学校制定和落实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本立场,以过程评价促深度课改,把关注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摆在首位,将着眼点和落脚点锁定于学生的学,鼓励学校构建多样化、可选择、乐参与、广收获的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10月,区教委会同区教师进修学院以片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学校课程建设展示评价活动。各片区先后开设会场,所有校长对本校阶段性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报告。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人员逐一点评诊断,提出改进意见。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正行走在基于学本立场的校本课程建设路上。树人景瑞小学的“兰韵课程”、高滩岩小学的“七彩课程”、71中的“和美课程”、凤鸣山中学的“艺体课程”等,都在校本特色中凸显出了学本意蕴,在区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学本课堂行动的本土创新: 从研修转型到区域推进 有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范式,是否就能自然生成新的课堂文化呢?在我看来,学本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质是一场以教学转型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研修转型是教学转型的前提,全员练兵是行为转化的条件,评估导向是系统变革的指针。 (一)研修文化的转型与重构9 我们与学本课堂行动计划同步启动了研修文化重构活动,目的是以教学转型促进教研转型,以教研转型引领教学转型,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深度推动区域课程改革。 研修转型就是要构建“研修行一体化”的区域研修文化。这用顾泠沅先生的话来说,教师一方面“听了未必接受”,另一方面“接受了未必会用”,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体化的,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才能学会。只有“研修行一体化”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的研修文化重构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进研修内容从“研教”向“研学”转型,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怎么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导”。二是推进研修方式从“单研”向“群研”过渡,将全区86所中小学组成13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校际共同体,并在其下组建各类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加速成长。三是推进研修方法从“经验”向“实证”转型,以市级课题“区域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研究”为龙头,下设区级31个规划课题、16个专项课题、1000多个成长课题,引导教师探索自学、互学、展学操作技术。四是推进研修手段从“传统”向“现代”发展,为教研员人手配备一台数字摄像机,鼓励运用摄像等媒体技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进行“微格分析”,为教师行为改进提供更直观、更鲜活和更专业的教育引领。五是推进研修机制从“规范”向“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新的研修机制,持续强化干部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六是推进研修成效从“求知”向“笃行”延伸,以“行为改进”9 为聚焦点,推行体验式、活动式、拓展式培训,三年来共利用寒假、暑假开办130多个修班,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 (二)评估机制的创新与优化 区域推进学本课堂行动,离不开评估机制保驾护航。区域层面以学校专项工作评估和区级教学质量监测为突破口,做到“双管齐下”,规范并引导中小学的学本课堂建设行动。 学校专项工作评估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具体负责。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学期初制发评估方案,评价内容分解到区教委每月下发的重点工作之中(每月一次推进会、每月几项重点工作、每月一场“学本课堂大讲堂”,体现思想引领与难点突破结合的工作特点),采用实地查看、网络评价等方式,通过专题评估与资源网向各共同体和学校及时反馈情况。二是注重结果评价。对全区13个校际共同体、26所中学、54所小学进行结果评价,把评价分数与等级、特色与问题编印成全区“学本课堂”评估报告,将其反馈到每一所学校,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既注重过程评价的反馈矫正,又强化结果评价的激励导向,让评价产生强大的驱动功能。 教学质量监测紧密结合学本课堂建设需要,在监测的内容与方式上力求创新。从2014年开始,区域教学质量监测对象为学校自行上报的某个年级的若干学习小组,监测形式分纸笔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其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由小组成员在自学、互学、展学三大板块的表现予以确定。监测结果纳入对学校以及校际共同体的综合评价考核范畴。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导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立并完善校本教学质量监测体系。9 (三)学本课堂的历练与展评 在《沙坪坝区中小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我们设计了“3+2”推进步骤,即前3年转型升级,全面达标;后2年巩固提高,再上台阶。我们注重校际差异,把学本课堂分为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三个层次,前三年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 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关键是教师的全员行动和专业发展。我们认为,教师参与任何一次孤立的研修活动所获得的发展,远没有亲身参与一场“真刀真枪”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有效。为此,我们构建了区域教师发展运行机制,采取了过硬的策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树样板”,举行优质课竞赛;后两年“补短板”,举行过关课展评,过关课展评考核不合格,则下岗接受培训再考核。按照三年整体计划:2013年为全区各学科的优质课比赛;2014年为语数外三科之外的各门学科教师“学本课堂”课堂展评过关考核;2015年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师“学本课堂”的展评过关考核。 2013年9月至12月举行的“学本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沙区教育史上创造了时间跨度最长、参赛学科最齐、参与学校最全、参加人次最多、观课频率最高五个“最”。2014年9月至12月举行的“学本课堂”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共有1317名教师参加,区教委随机抽取35%的教师(约471名教师)参加了共计36个科次的区级现场过关课展评考核。上学期针对语、数、外学科的公开课展评活动,全区近2500名符合要求的教师报名参加了“大练兵”9 。我们随机抽取的从小学到高中270多名教师正在或即将在13个场地参加区级展评课。 自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以来,沙坪坝区连年保持重庆市区县教育综合考评第一;2013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县)评估认定;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013、2014连续两年以30%的增幅攀升,2015年再增长5个百分点;2015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67节课获市级特等奖,占比20.2%;105节获市级一等奖,占比11.6%。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的生命活力,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探索区域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策略,真正将学本理念落实到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断促进学校课程自主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教师课程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充分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