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

ID:75343184

大小:216.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U-1387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1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2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3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4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5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6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7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8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9页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2005年起试行)一、背景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钩体生长、繁殖,动物宿主的种类繁多;我省是受钩体病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从1958年以来,累计报告钩体病人684,711人,病死率较高,发病主要以农村青壮年为主,集中在水稻收割季节,对疫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省钩体病流行形式有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以稻田型为主,兼有洪水型和雨水型,加之近年来我省洪涝灾害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二、监测目的(一)了解我省钩体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二)掌握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带菌情况;(三)掌握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分布及变迁情况;(四)了解健康人群对钩体病的免疫水平;(五)为钩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三、钩体病的定义诊断原则、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见附件4)。四、监测内容(一)疫情监测1.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2.个案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各地在对因钩体病死亡的病例全部做个案调查(钩体病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有暴发流行时,参照暴发流行时的方法进行调查。(2)个案的血清学核实诊断13 如病例死亡前采有血标本,则对血清用MAT或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见附件1和2)。(3)病原学诊断如病例死亡前采有血标本,可进行钩体分离培养(见附件3),分离的阳性菌株及时送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各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分离到的钩体菌株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3.结果的报告与反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12月底前将当年的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复核后逐级汇总上报至省疾控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情况将疫情分析结果及实验室检测结果(3个月内)反馈给市州各疾控中心。(二)暴发疫情调查与监测1.暴发疫情的定义在某个局部地区,钩体病一个最长潜伏期(一个月)内发病数明显增多称为暴发。2.暴发疫情的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暴发疫情,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或其它规定的系统进行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暴发疫情报告,经初步确认后立即上报。3.暴发疫情的调查(1)疫情的核实与判定①病例核实:县级疾控中心对报告的早期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对其他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全部或抽样进行个案调查,并进行病原学和/或血清学检测。②疫情判定: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属于暴发,并进行暴发疫情三间分布的调查分析。(2)基本情况调查①详细调查暴发点的人口资料、居民生活环境、自然地理景观、气象资料、生产方式等流行因素。②了解暴发点所在地的既往疫情和流行强度。③了解暴发点所在地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等情况。(3)宿主动物调查在暴发点和周围进行可疑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调查,并进行病原学分离或血清学检测。13 (4)人群血清学调查根据具体情况,采集暴发点和周围部分人群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4.控制措施参照《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5—1995),在疫情调查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预防服药、野外灭鼠、管理传染源、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制措施。5.总结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暴发流行的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等,并进行控制措施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详细的暴发调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三)哨点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根据《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监测点选择原则,选择雅安市、达州市、江油市、温江区、名山县、峨眉山市6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人间疫情、宿主动物以及流行因素的监测。2.监测内容(1)一般资料的收集:近两年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和社会经济资料(人口数、人口构成和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它相关资料。(2)疫情监测①疫情报告同全国疫情监测。②个案调查A、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哨点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乡镇监测哨点报告的钩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散发时要求全部、暴发时可视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表的录入和上报同全国疫情监测。B、血清学检测对监测哨点进行个案调查的病例,采集急性期和/或恢复期血清标本,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MAT或ELISA方法(见附件1、2)检测,进行核实诊断,血清学核实诊断结果随时补录入个案调查表数据库。C、病原学检测监测哨点对未使用抗菌素治疗的钩体病例,采集全血进行病原分离;已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早期病例,则采集尿液进行病原分离。分离到的菌株送到省疾控中心鉴定群型。(3)宿主动物监测13 以监测哨点(乡、镇)为单位,调查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感染率(见附表2、3)。①鼠情监测A、调查点的选择根据地理景观选择河流、水渠、道路两旁,农田等有鼠类栖息活动的地方。B、监测时间每年4~6月和8~10月分两次进行。C、捕鼠方法采取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的监测,推荐用江西贵溪中号钢板鼠夹,每个监测哨点每次有效放夹数不少于300夹(或笼)。行距30m以上,夹(或笼)距5m,天黑前将夹(或笼)放完,次日晨收回;将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性别、成幼等鉴定,参考《医学动物分类鉴定》确定宿主动物名称。②鼠带菌率调查各监测点每次调查野鼠50只以上,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培养(方法见附件3),计算带菌率。③其它宿主动物的监测监测哨点根据具体情况至少选择2种其它动物的样本(如猪肾、牛尿、青蛙、犬肾等)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培养(方法见附件3),样本量应不低于50,并计算带菌率。(4)健康人群的血清学监测每个监测哨点在钩体病的流行前期,随机采集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共5个年龄组的血清标本100份(每年龄组采集20份),进行抗体检测(方法见附件1)。各监测哨点应及时将监测情况和分析结果上报省疾控中心。五、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钩体病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国家监测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下拨经费1:1:1比例提供配套经费。(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根据国家监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监测实施方案;协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我省国家级监测点,建立和完善我省的监测网络;2.负责我省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3.承担我省国家级监测点的管理、业务指导,参与国家CDC对国家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检查、考核。4.与监测点疾控中心签订协议,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按其完成情况确定监测经费补助数额。13 5.完成国家监测方案中要求的病例抽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等监测任务。6.对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并对下级进行反馈。按方案要求的时限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对监测点的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考核。(四)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家监测方案的要求,协助省疾控中心完成本地区监测点的监测任务和管理、业务指导;参与本地区监测点的监测工作。(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按监测方案要求,及时、准确的对钩体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数据录入,按规定的时限上报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病例标本的采集、检测或上送。2.按监测方案的要求,承担宿主动物种群、密度的监测工作和宿主动物标本的采集和/或检测工作,并及时将采集的标本或分离的菌株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3.负责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六)监测点所在地医疗机构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各项监测工作,负责完成门诊和住院病例的标本采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六、数据收集、分析(一)数据收集内容:1.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2.鼠情统计调查表(见附表2)3.宿主动物带菌率调查表(见附表3)4.实验室检测记录(见附表4、5)(二)数据收集流程监测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统计分析内容13 1.发病数(例)、死亡数(例)、发病率(/10万)、病死率(%)和死亡率(/10万)2.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及各组发病率3.人群抗体阳性率、平均几何滴度4.菌群构成5.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带菌率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一)指导、培训与考核省疾控中心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对各监测哨点的监测工作进行指导与考核。(二)个案调查表的核实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报个案调查表至少抽样30%进行核实,若病例数低于30例,则需要全部核实,抽样合格率不低于90%;(三)血清学试验的核实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下级疾控中心的血清学试验结果进行复核,至少抽样30%进行检查,若病例数低于30例,则需要全部核实,抽样合格率不低于90%。(四)病原学试验的核实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监测哨点所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鉴定。至少抽样30%对分型工作进行核实,抽样合格率不低于90%。(五)检查相关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原始记录,总结等13 附表1钩体病个案调查表编号:□□□□□□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_______(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2.性别:1男2女3.年龄:_____岁4.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7.出院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8.入院诊断:1疑似钩体病,2钩体病,3其他9.入院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临床分型:1流感伤寒型,2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3黄疸出血型,4脑膜脑炎型,5肾型,6胃肠型11.出院诊断:1疑似钩体病,2钩体病(临床诊断),3钩体病(实验室确诊),4其他12.治疗情况: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首次使用时间:剂量:疗程赫氏反应:有___,无___是否用激素治疗:是___,否___13.转归:1痊愈,2好转,3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发热:有__无__,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畏寒:有___无__,全身肌痛:有__无___腓肠肌痛:有___无___,疲乏无力:有___无__,眼结膜充血:有__无___腓肠肌压痛:有___无___,浅表淋巴结肿大:有___无__,呕吐:有__无___腹痛:有___无__,腹泻:有___无__,咳嗽:有__无__,咯血:有__无___13 皮肤巩膜黄染:有___无__,鼻衄:有__无__,皮肤出血点:有__无__,肝肿大:有__无___,脾肿大:有___无__,少尿:有__无__,血尿:有__无___,肾区疼痛:有___无__,头痛:有__无__,颈项强直:有__无___,抽搐:有___无___,瘫痪:有__无__,克布氏征阳性:有__无___,意识障碍:嗜睡_____,谵妄____,昏睡____,昏迷______四、实验室检查采集标本检查项目首次采样时间首次检查结果第二次采样时间第二次检查结果全血白细胞计数血培养血清抗体测定尿尿常规尿培养脑脊液脑脊液常规五、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发病前1月内接触可疑疫水:有___,无____,时间:___年___月___日,接触方式:1.田间劳动2.抗洪排涝3.游泳玩水4.捕鱼5.洗涤6.其它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鼠类:1是,2否,9不详如是,接触方式:1挖鼠洞,2拿鼠,3鼠咬,4鼠尿,5鼠粪,6鼠血污染手7手被鼠夹打伤8其他发病前1月内是否接触其它动物及其排泄物:1是,2否,9不详动物种类:牛猪狗鱼青蛙蛇鸭钩体病疫苗预防接种史:1有,0无,9不详如有,最近一次接种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接种剂量:____毫升,接种次数:_____次,接种部位:_________既往是否患过此病:1是,0否,9不详如是,诊断单位:______,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六.治疗情况:是否用激素治疗:是___,否___,所用抗菌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剂量:___________,治疗天数_____,治疗开始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13 附表2钩体病监测――鼠情调查统计表监测点名称:省市县监测点编号:□□□□□□捕鼠时间有效布夹数捕鼠数鼠密度(%)鼠种构成(数量)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填表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13 附表3钩体病监测――宿主动物带菌率调查表监测点名称:省市县监测点编号:□□□□□□动物名称有效培养数阳性数阳性率(%)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牛猪犬青蛙合计填表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填表人: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附表4钩体病监测――病原学检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名称:省市县监测点编号:□□□□□□标本名称标本数量检查方法检测结果菌群及数量备注阳性数阳性率(%)病人血液病人尿液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牛猪犬青蛙填表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附表5钩体病监测――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名称:省市县监测点编号:□□□□□□年龄组检测数量检测结果56601566025660356604566055660656607566085660956610566125661356615566355665510~阳性数GMT20~阳性数GMT30~阳性数GMT40~阳性数GMT50~阳性数GMT合计阳性数GMT填表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附件1显微镜凝集试验(MAT)1.抗原的选择和制备将我国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代表株于Korthof培养基中,28℃培养5~7天,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每400倍暗视野下不少于50条,运动活泼并无自凝者可作显凝抗原。2.操作方法血清56℃水浴灭活30分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健康人以1∶10、早期病人以1∶50、恢复期病人以1∶100开始,做倍比稀释。取15个代表株的培养液依次加入倍比的稀释血清孔。摇匀后37℃孵育1.5~2h。用接种环挑取反应液及对照,放置载物玻片上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凝集情况,测定其凝集滴度。凝集滴度按原血清稀释倍数×2计算。3.终点凝集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凝集(即视野中50%钩体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凝集滴度。 附件2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1.操作步骤:1.1血清用PBS稀释液按1:400、1:800、1:1600、1:3200稀释。1.2取包被钩体抗原的酶标板,将稀释好的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及样本血清分别加入酶标板孔中,每孔100μl,同时加入2孔空白对照(PBS)。37℃60分钟,弃去孔中液体。1.3洗板,于酶标板每孔加入洗涤液250μl,洗板3次。1.4每支酶标羊抗人IgG用0.5ml三蒸水充分溶解均匀后,再用PBS按1:50稀释,每孔加稀释好的酶结合物100μl。放置37℃40分钟。1.5洗板:洗板4次(方法同1.3)。1.6显色与终止:加底物液A、底物液B各1滴。室温避光显色,10分钟后,每孔加终止液1滴,终止反应。1.7采用波长405nm的酶标仪测定OD值,阴性OD值×2.1作为判定界值。检测样本的OD值≥此判定界值则为阳性。2.试剂配制:2.1洗涤液(PBST,pH7.4):NaCl8.0gKH2PO40.2gNa2HPO4.12H2O2.9gKCl0.2gTween200.5ml硫柳汞0.1gD2H2O至1000ml2.2稀释液(PBS,pH7.4):NaCl8.0gKH2PO40.2gNa2HPO4.12H2O2.9gKCl0.2g硫柳汞0.1gD2H2O至1000ml2.3底物液A(0.1M柠檬酸-0.2M磷酸氢二钠缓冲液,0.06%过氧化氢脲,pH5.0-5.4) Na2HPO4.12H2O36.82g9.2g柠檬酸.H2O10.21g2.55g过氧化氢脲0.6g0.15gD2H2O至1000ml250ml2.4底物液B(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作用时终浓度0.1mg/ml)2.4.1TMB贮存液TMB贮存液(50mg/ml)TMB150mg二甲基亚砜3ml注意事项:TMB不易溶解,缓慢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并不断摇晃或搅拌,水浴适当加热可加速溶解。2.4.2底物液B柠檬酸.H2O1.05g0.263EDTA-Na2(EDTA)0.146g0.0365gD2H2O至1000ml250mlTMB贮存液(50mg/ml)4ml1ml2.5终止液:2MH2SO4 附件3分离培养钩体方法1培养基制备方法1.1Korthof培养基成分和制备方法1.1.1成分蛋白胨(可用胰蛋白胨代替)400mg氯化钠(NaCl)700mg氯化钾(KCl)20mg碳酸氢钠(NaHCO3)10mg磷酸二氢钾(KH2PO4)120mg碳酸氢二钠(12个结晶水)(N2HCO3.12H2O)440mg氯化钙(CaCl2)20mg(如高压灭菌或煮沸后出现沉淀,可省去此成分)蒸馏水500ml1.1.2制法1.1.2.1将以上成分溶于蒸馏水中煮沸20min过滤,校正pH为7.2,分装于烧瓶内,每瓶100ml,15磅30min高压灭菌。1.1.2.2兔血清56℃30min灭活。1.1.2.3将1.1.2.1液以无菌操作加入灭活兔血清最后浓度为8~10%。1.2Tepckии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溶液)成分和制备方法母液1/15mol/LNa2HPO4.12H2O12g/500ml蒸馏水磷酸缓冲液1/15mol/LKH2PO44.5g/500ml蒸馏水取1/15mol/LNa2HPO4.12H2O80ml、1/15mol/LKH2PO420ml,混匀,调整pH7.2~7.4,加入蒸馏水900ml混匀,分装试管,并用15磅30min高压灭菌,再以无菌操作加入灭活兔血清最后浓度为8~10%。2培养分离病原体2.1病人血液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液,无菌操作接种于2~3管Korthof培养管中,每管接种1~3滴。血培养管置28℃培养。每隔5~7d取培养物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若有生长,即为分离阳性。若未见生长,需继续培养60d,仍不见钩端螺旋体方作阴性处理。2.2病人尿液培养: 接取病后两周以上的病人中段尿30~50ml于无菌离心管中3500~4000r/min离心1h。取沉渣0.3~0.5ml接种于2~4管上述培养基中,28℃孵育。每隔5~7d取材镜检。为提高检出率和减少污染,可在采集尿标本的前一天晚上给病人服碳酸氢钠(NaHCO3)2~4g,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100~400μg/ml5-氟脲嘧啶或1/2000的磺胺嘧啶。2.3动物肾脏培养:无菌操作,采集新鲜动物肾脏(包膜完整),剪取米粒大小接种于2~3管Korthof培养管中。置28℃培养。每隔5~7d取培养物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若有生长,即为分离阳性。若未见生长,需继续培养60d,仍不见钩端螺旋体方作阴性处理。3.菌株分群、分型: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清来确定菌型。 附件4GB15995—1995前言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的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本病危害严重。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引起发病和流行。人普遍对本病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自从5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钩端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改善,本病呈下降趋势,由于本病的宿主动物多,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存在潜在流行的危险。我国2000年预防保健目标要求本病发病率下降40%,为此制定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对保证人民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华西医科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时曼华、于恩庶、戴保民、梁中兴。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处理。2诊断原则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非典型病例亦较多。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0d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3.2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3.2.1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3.2.2肌痛:全省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3.2.3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3.2.4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隆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3.2.5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以上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有五个类型钩端螺旋体病(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胆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3.3实验室诊断3.3.1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旋体『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1』。3.3.2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A2』。3.3.3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3』。 3.4病例分类3.4.1疑似病例具备3.1加3.2.1和3.2.2、3.2.3中任何一条。3.4.2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4或3.2.5或3.2.6中任何一条。3.4.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1或3.3.2或3.3.3中的任何一条。4.处理原则4.1早期发现病人,向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早期治疗。以青霉素注射为首选疗法,有特效,但应注意赫氏反应的预防『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B1.2.5』。对病人排泄物作消毒处理。4.2对易感人群的应急措施在同时间同地区内接触同一疫源的人群中,如有一人发病,对其余人(未接种钩体菌苗)也应注射青霉素,或口服强力霉素等应急措施进行预防治疗。4.3对易感人群的免疫预防对进入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易感人群,进入疫源地前15D应进行钩端螺旋体菌苗全程基层注射。4.4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进行鼠密度、带菌率的监测和野外灭鼠,降低鼠密度。对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疫区开展猪的带菌率的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传染源家畜管理,圈猪更新,降低猪的带菌率。 GB15995—1995附录A(标准的附录)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A1钩端螺旋体直接镜检和分离A1.1病人血液的直接镜检A1.1.1取早期病人血液一滴,加蒸馏水一滴,使血细胞溶解,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有否活动的钩端螺旋体。A1.1.2取早期病人静脉血1~2ml于无菌试管中待凝固。离心沉淀,吸取血清与血细胞交界处略显白色的悬液。涂片后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是否有活动的钩端螺旋体。A1.1.3差速离心暗视野检查法:采集早期病人静脉血1ml,加于含2ml拘掾酸盐水管中。1000r/min离心10min,吸上层血浆置另一清洁管中,3000~3500r/min离心30~60min。弃上清,取沉淀物一滴于玻片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无活动的钩端螺旋体。A1.2培养分离病原体A1.2.1病人血液、尿液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液,无菌操作接种于2~3管Korthof培养基中,每管接种1~3滴。血培养管置28培养,每隔5~7天取培养物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若有生长,即为分离阳性。若未见生长,需继续培养60天,仍不见钩端螺旋体方作阴性处理。接取病后两周以上的病人中段尿30~50ml,于无菌离心管中3500~4000r/min离心1小时。取沉渣0.3~0.5ml接种于2~4管上述培养基中,28孵育。每隔5~7天取材镜检。为提高捡出率和减少污染,可在采集尿标本的前一天晚上给病人服碳酸氢钠(NaHCO)2~4克,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100~400ug/ml5氟尿嘧啶或1/2000磺胺嘧啶。A1.2.2病人血液、尿液接种金黄地鼠或幼零豚鼠(体重120~140g之间)。A1.2.3菌株分群,分型鉴定: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或分型因子血清来确定菌型。 A2钩端螺旋体核酸的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核酸。A3血清学诊断方法A3.1显微镜凝集试验(MAT)A3.1.1抗原的选择和制备:将我国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代表株于Korthof或Tepck培养基中,28培养5~7天,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每400倍视野不少于50条,运动活泼并无自凝者可作显凝抗原。A3.1.2操作方法:病人血清56水浴灭活30min后,用生理盐水以1:50(早期病人血清)或1:100(恢复期)和!:500两个稀释度作定性试验:两个稀释度血清以及作对照的生理盐水各取50ul,取15个代表株的培养液依次加入每列的三个孔中。摇匀后37孵育1.5~2h。用接种环挑取反应液及对照,放置载物玻片上暗视野显徽镜下观察凝集情况。若1:100和1:500稀释血清与某一群钩端螺旋体抗原发生凝集,需进一步稀释该血清与该群钩端螺旋体抗原凝集,以测定其凝集滴度。凝集滴度按原血清稀释倍数×2计算。A3.1.3终点凝集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凝集(即视野中50%钩体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凝集滴度。A3.2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将超声波抗原包被于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然后,依次结合待测抗体(第一抗体)和酶标抗体(第二抗体)。显色后,测读492nm处的OD值,待测标本OD值超过阴性标本2.1倍者可判为阳性。A3.3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将超声波抗原包被于45m的硝酸纤维膜,以下步骤与间接ELISA相同,过氧化氢一四氯一萘酚为底物有蓝色斑点者为阳性,无蓝色为阴性。以血清最高稀释度出现阳性者为滴度判定终点。病人血清滴度大于等于1:20或双份血清滴度呈4倍增长者有诊断意义。A4培养基制备方法A4.1Korthof培养基成分和制备方法 A4.1.1成分蛋白胨(可用胰蛋白胨代替)400mg氯化钠(NaCl)700mg氯化钾(KCl)20mg碳酸氢钠(NaHC03)10mg磷酸二氢钾(KH2P04)120mg碳酸氢二钠(12个结晶水)(Na2HP04·12H20)440mg氯化钙(CaCl2)20mg(如高压灭菌或煮沸后出沉淀,可省去此成分)蒸馏水500mLA4.1.2制法A4.1.2.1将以上成分溶于蒸馏水中煮沸20min过滤,校正pH为7.2,分装于烧瓶内,每瓶100mL,15磅30min高压灭菌。A4.1.2.2兔血清56~C30min灭活。A4.1.2.3将A4.1.2.1液以无菌操作加入灭活兔血清最后浓度为8%~10%。A4.2Tepckm,I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溶液)成分和制备方法母液1/15mol/LNa2HP04·12H2012g/500mL蒸馏水磷酸缓冲液1/15mol/LKH2P044.5g/500mL蒸馏水取1/15mol/LNa2HP04·12H2080mL、1/15mol/LKH2P0420mL,混匀,调整pH7.2~7.4,加入蒸馏水900mL混匀,分装入试管,并用15磅30min高压灭菌,再以无菌操作加入灭活兔血清最后浓度为8%~10%。 附录B(标准的附录)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案本病治疗应重视以有效抗生素及时消灭机体内病原体,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应强调休息,细心护理,主要营养,酌情补充热能及维生素B族和C。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个类型,即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及肺弥漫出血型、黄胆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B1流感伤寒型B1.1抗菌疗法抗菌疗法是钩端螺旋体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治疗的核心。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亦可酌情选用。B1.1.1青霉素治疗:成人每日80万~120万IU,分2~3次肌肉注射。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可增加剂量为每日160~240万IU,分为每4~6h肌肉注射,体温下降即酌情减量,疗程一般为5~7d,儿童剂量酌减。在应用首剂青霉素后15min~5h内,要高度注意赫氏反应发生。B1.1.2其他抗生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其他抗生素。B1.1.2.1庆大霉素:成人剂量每日240mg(儿童剂量为5mg/kg体重),分3次肌肉注射,体温正常后24h改为80mg,每12h肌肉注射1次,疗程为7d。B1.1.2.2四环素:成人剂量每日2g分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7d。B1.1.2.3强力霉素:成人剂量每日2次,每次100mg,疗程为7d。B1.1.2.4氨苄青霉素:剂量为成人每日3~4g(儿童剂量为80~120mg/kg体重),分3~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B1.1.2.5其他抗生素红霉素、卡那、先锋、竹桃霉素以及麦迪霉素也可选用呵。B1.2对症支持疗法 B1.2.1一般支持疗法:注意卧床休息,应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B1.2.2高热处理:可以应用物理降温。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使用解热止痛剂。B1.2.3补液:静脉补液24h总量成人2000~2500mL,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为主适量补充10%葡萄糖500mL左右,以补充机体对热能消耗的增加的需要。B1.2.4鼻衄、鼻出血是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的症状,一般的鼻出血用棉球或纱条浸17%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塞鼻,亦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K。B1.2.5预防和处理赫氏反应:由于赫氏反应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演变成肺弥漫性出血,它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对钩端螺旋体病高热者,首次进入疫区者,孕妇及小儿等病情多偏重,用青霉素G治疗时,易发生赫氏反应,故对此类患者在使用首剂青霉素G的同时,应以大剂量氢化可的松1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继以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100mL及200mL中依次静滴,总量在4h内滴完。儿童剂量酌减,赫氏反应的治疗以异丙嗪和/或氯丙嗪20~50mg,肌注。氢化可的松100~300mg稀释后静滴,酌情再给予其他对症处理。B2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B2.1抗菌疗法:同流感伤寒型。B2.2氢化可的松疗法B2.2.1先兆期:首剂50~1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20mL缓慢静脉推注,10~20min推完。随后1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一般氢化可的松日用量为200~500mg。B2.2.2极期:首剂1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静脉推注,10~20min推完。或以200~3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一般氢化可的松日用量为200~800mg。B2.2.3垂危期: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在5%。1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以后酌情给以200~300mg氢化可的松加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日用量为800~1500mg。 B2.3镇静疗法B2.3.1先兆期:首选氯丙嗪、异丙嗪各25~50mg肌肉注射,30~60min仍不能达到有效镇静者,再用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并用异丙嗪与氯丙嗪维持,病情稳定后24h,可考虑停药。B2.3.2极期:首先用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如不能镇静者,用10%水合氯醛30mL灌肠,再用安定10mg肌肉注射。B2.3.3垂危期:因在此期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使用大剂量杜冷丁和氯丙嗪,应特别谨慎,此时极度烦躁者,可选用异丙嗪50mg,肌肉注射,与10%水合氯醛30ml灌肠。B2.4强心药物疗法B2.4.1毒毛旋花子甙K:0.25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24h用量不超过1mg。B2.4.2毛花强心丙(西地兰);首剂0.4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静脉推注,24h不超过1.6mg。B2.5输液疗法最初抢救应以5%葡萄糖液,1%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为好,力求避免使用高渗溶液如甘露醇等(肺水肿、脑水肿除外)。非必要时,不应立即纠酸(严重时例外)。也不应立即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休克,DIC除外)。病情较重病人第一日总量800~1000ml。B2.6氧气疗法B2.7止血药疗法:如有黄疸,肝功能不全,凝血障碍者,给维生素K110~20mg静脉滴注,或用维生素K37.6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还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维生素C用量3~5克。B3黄胆出血型本型治疗应强调抗钩端螺旋体治疗的药物剂量宜偏大,疗效易偏长。鉴于本型病例常有不同程度的肝(或)肾功能受损,用药治疗时,应注意肝、肾功能情况及其变化。B3.1 首选青霉素G钠或钾盐,剂量每日240万IU,分3次肌肉注射,有肾功能不全者用青霉素G钠盐,疗程7~10d;对青霉素过敏而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庆大霉素80mg,每8h肌注1次,疗程7~10d。B3.1.1典型黄疸出血型:以维生素C3~5g,维生素K140mg,肌苷200mg加入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14d为一疗程,也可加安络血或云南白药等止血药。重度黄疸者可用强地松龙或强地松每日30~40mg短程治疗,有减轻黄疸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B3.1.2轻型黄疸出血型:除抗感染治疗外,采用一般支持对症治疗。B3.1.3重症黄疸出血型:因本型有重度黄疸,肝功能衰竭和(或)肾功能衰竭和(或)大出血,病情甚严重威胁生命。B3.1.3.1肝功能衰竭:新鲜血浆或冻干血浆或人体白蛋白或新鲜血液静脉滴注,每周2~3次,反复交换使用。B3.1.3.2大出血:应及时输入新鲜血液、血小板及血液制品。大剂量维生素K、维生素C及一般止血药的应用。消化道出血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冰水100~200ml分次口服,或以垂体后叶素10IU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和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B3.1.3.3肾功能衰竭: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原则处理(见B5)。B4脑膜脑炎型B4.1脑膜炎型的治疗,此型病情轻。B4.1.1抗菌治疗:青霉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剂量可适当加大,疗程适当延长。成人剂量青霉素G每日320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5~7d。氨苄青霉素或氨羟苄青霉素每日2g,疗程6d。B4.1.2头痛的处理:一般对症治疗B4.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此型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除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外,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脑疝的形成,防止感染等并发症。B4.2.1抗菌治疗:青霉素大剂量每日800~1200万IU,静脉滴注,或选用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日4~6g,疗程7~10d。B4.2.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有脑水肿者特别是中毒症状重者,应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均可使用,地塞米松作用更好,10~20 mg,静脉推注,每日3~4次。B4.2.3脱水疗法:有脑水肿征象,特别是脑疝形成时,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静脉推注,还可选用大剂量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B5肾型B5.1早期治疗B5.1.1改善全身和肾血液循环,血容量不足应进行补液疗法,改善肾血流。B5.1.2利尿剂、甘露醇、山梨醇均为渗透性利尿剂,宜早期应用,若合并有肺弥漫性出血或严重心肌炎,静脉直接推注应谨慎或不用。B5.2少尿或尿闭期的治疗B5.2.1一般支持疗法:限制蛋白质饮食,保证充足的热能,葡萄糖每日100~400g,维持每日热量6688焦耳左右。B5.2.2严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严防肺水肿,记录出入量。每日补液量为不显性失水量加上显性失水量。B5.2.3纠正酸中毒。B5.2.4透析疗法:严重氮质血症,高血钾症及出现尿毒症症状时,使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疗效较可靠。B5.2.5其他并发症的处理一继发感染。B5.3多尿期的处理:注意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