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ID:31386219

大小:11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9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第1页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第2页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第3页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第4页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摘要:王阳明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在书中确立了“圣凡平等”的教育原则、“不执一偏”的全面教育内容、“因其性情”的教育规律、“明人伦”的教育本质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这些教育思想自成体系,体现了王阳明教育家的本色,其教育方法论价值、理念精神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仍然不失现代意义。但是,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毕竟受到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需要采取辩证否定的方法科学进行取舍。  关键词:《传习录》;教育思想;述评;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

2、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85-05  收稿日期:2015-05-1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资助项目(GS20130017)。  作者简介:王中原(1969-),男,哲学博士,湖南双峰人,赣南师范学院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基地成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一、王阳明其人与《传习录》概述13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王阳明子,世人称王阳明先生。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学说;他能文能武,上马治军、平定叛乱,下马问学、卓成大家,集文韬武略于一身。他生前被封“新建

3、伯”,死后追谥“文成公”。王阳明因之被称为历史上“立德、立言、立功”第一人。作为古代“三不朽”的典范,他在哲学、军事学和教育学等方面多有建树。王阳明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建树颇丰,弟子无数。据考究,现存文献中有名有姓的弟子(亲听王阳明教诲)达四百余人,至于门生就多得难以统计。除聚众讲学以外,王阳明先生还积极设法开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偏僻地区的孩童提供启蒙教育。他曾多次颁令要求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并且颁行《社学教条》。在王阳明、李梦阳等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在历史上享有“办学多层次、兴教多形式”的美誉。王阳明的历史影响如此之大,究其

4、原因,既与其哲学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同时又与他奉行的教育思想密不可分。13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代表作,由其弟子、门人辑录王阳明平日对话、语录和书信而成。《传习录》的成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先由王阳明的弟子、妹夫徐爱主持编写,徐爱病逝后,由门人薛侃承续,共一百二十九条,以《传习录》为名刊刻于江西赣州,是为《传习录上》。此后,其门人南大吉以《传习录》为上卷,辑王阳明九篇《论学书》为下卷,命人校对刊刻于浙江绍兴,以原名《传习录》出版。1556年,王阳明逝世28年后,钱德洪重编《传习录》,对南大吉所录下卷的文稿又有所调整,形成今本《传习录中》。

5、同年,钱德洪又采集逸稿,删除曾才汉编撰的由王阳明遗言而成的《传习续录》中的相关文字,形成今本的《传习录下》。隆庆六年(1572),经钱德洪的审校与调整后,提督学校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谢廷杰刻成《王文成公全书》。至此,今日所见《传习录》已经基本成型。该书包含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郭沫若曾高度评价指出:“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1]。因此,重温王阳明《传习录》中的教育思想对破解当今教育难题必将大有裨益。  二、《传习录》的教育思想及述评  1.“圣凡平等”的教育原则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对于善恶、好

6、坏、智愚、是非、美丑等的标准不一,常引发人们对教育原则的争论。面对千差万别、特征各异的学生群体,教育者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来开展教育呢?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显然,孔子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传授上达之学的,表现出差异性的教育原则。孟子也继承了孔子的观点,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变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一句话,孔孟都认为不同的人接受教育的能力是存在差别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教好、成为圣贤的。  而王阳明则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在他看来,人人都有成为圣人

7、的先天条件和资格,正所谓“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也”,任何人都不存在本质的差别。“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3](p49)。圣人并无特别之处,只不过是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致良知”――自觉做“存天理、去人欲”功夫,并自始至终能保持“仁德”13而已。可见,王阳明的观点是:个体成圣与否,没有资质上的差别,只是愿与不愿的问题,在于能否行“去人欲”、“存天理”功夫,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王阳明进一步总结说:“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个体如能通过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体认天理,即使本是“愚夫愚妇”,也同样做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