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

ID:31375946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_第1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_第2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_第3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_第4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浅探  摘要在18具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对肌间沟及臂丛神经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采用前斜角肌后缘平环状软骨径路,观察了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其入路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应用解剖资料。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77  AbstractIn18formalinfixedadultcadavers,ofinterscaleneandbrachialplexuswereappliedanatomicobservatio

2、n,theanteriorscalenusposteriorringcartilagepathtoobservethestructuresrelatedtoitsadjacentrelations,intoroadandthepreventionofcomplicationsforitsprovidestheapplicationanatomicaldata.  KeywordsMuscularsulcus;brachialplexus;appliedanatomy  上肢手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运用较多,临床上目前经常采用的有三种径路,分

3、别为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和腋径路。①而运用最多的为肌间沟径路,因臂丛与颈部一些重要结构关系紧密,如该麻醉操作不当,易引起某些并发症,如硬膜外腔麻醉、气胸、隔神经麻痹、②5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症等。究其原因需对其解剖学结构加以佐证,为此,需对该庥醉穿剌点进针层次和深度进行测量,并对其周围有关重要的毗邻结构进一步观察,为臂丛神经阻滞在肌间沟径路麻醉操作上提供相应的解剖资料,便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臂丛的概况  臂丛由下位四个颈神经(颈5、6、7、8)的前支与第1胸神经(胸1)前支的大部分所组成。③此为正常臂丛,有第4颈神经前支加入者,也有第

4、2胸神经部分前支加入者。臂丛为椎前筋膜所形成的鞘膜包裹,其根于斜角肌间隙穿出,五个根反复分支组合成三个干、六个股和三个束,再由束分支支配相应部位,臂丛自斜角肌间隙穿出时,锁骨下动脉位于丛的前侧。④臂丛的组成概况见表1。  2材料和方法  在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国人成年人尸体18具(男12具,女6具)共36侧上,取前斜角肌后缘平环状软骨为穿剌径路(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处),先观察进针层次、深度、斜角肌间沟的局部解剖和臂丛的体表投影。然后用哈量牌游标卡尺测量穿剌针与周围重要毗邻结构:锁骨下动脉、胸膜顶、膈神经、颈交感干、喉返神经等的距离,所得数据均经

5、统计学处理。  3观测结果  (1)斜角肌间沟和臂丛投影:斜角肌间隙住于颈的两侧,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⑤两肌之间的凹陷为肌间沟。其前斜角肌后缘长58.8.7mm,中斜角肌内侧缘长60.181.5mm,底宽19.41.44mm。臂丛神经根由椎间孔穿出后,充于“间隙”5内,经过胸膜顶和锁骨下动脉的后方,贴近中斜肌内侧缘汇合,然后越过第一肋向腋窝延伸,其体表投影为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⑥  (2)进针层次和深度:①皮肤;②皮下组织及颈阔肌;③封套筋膜;④内脏筋膜;⑤椎前筋膜,针穿过椎前筋膜距离为

6、18.1.3mm。  (3)锁骨下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不同。自胸锁关节后呈弧形经胸膜顶的前上方,斜跨斜角肌间隙的前下,经第一肋进入腋窝,动脉在间隙内高度为16.9.48mm,离穿刺针的距离为14.3.7mm。  (4)胸膜顶:于锁骨内侧端上的高度为23.8.6mm,其外侧缘离穿剌针的距离为12.3.6mm。  (5)膈神经:为颈丛重要的分支,经前斜角肌上部外缘,沿此肌前面下行,自外上斜向内下,经锁骨下动、静脉间及胸廓上口入胸腔,离穿剌针的距离21.7.6mm。  (6)喉返神经:左、右喉返神经的起点和行程有所不同,但在颈部于气管与食管之间

7、的沟内上行,位于椎前筋膜前方,离穿剌针的距离为43.7.3mm。  (7)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神经节及节间支构成,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离穿刺针的距离为34.2.4mm。  (8)颈内静脉:在颈动脉鞘内下行,离穿剌针的距离为19.8.9mm。  4讨论  4.1路径、穿刺深度及方向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肌间沟径路,按照斜角肌间隙的解剖学概念,以“间隙”的顶到底边中点的连线,将“间隙”5分成前后二个区城,因为胸膜顶、锁骨下动脉、膈神经、交感神经及颈横动、静脉、颈外静脉多集中于前半区内,可将此区划为“危险区”,而后半区浅部则多无引起并发症的重要结构,且

8、此区臂丛比较集中表浅,故此区可划为“安全区。“安全区”和“危险区”的划分是相对的,也是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径路选择的解剖学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