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

ID:3137340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_第1页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_第2页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_第3页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_第4页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优蔬菜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孢子甘蓝以芽球为食用器官,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了发展孢子甘蓝生产,阐述了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孢子甘蓝;环境要求;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8-0068-02  孢子甘蓝又是称芽甘蓝、子持甘蓝,属十字科芸属甘蓝种。孢子甘蓝主茎直立高,茎高10~100cm,叶片较小,顶芽开展,不断抽生新叶,腋芽能膨大发育成小芽球。芽球是孢子甘蓝的食用器官。芽球紧实呈球形,直径2~5cm。  1孢子甘蓝对环境的要求

2、  1.1温度  孢子甘蓝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能耐-10℃以下的低温。植株生育适温为18~22℃。芽球生育适温为10~13℃,植株生长初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才有利于营养生长。当芽球开始发育时,需要较低的温度,如温度超过23℃时,就不能形成芽球。  1.2光照  孢子甘蓝对光照的要求不严,光照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芽球紧实;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长,节间长,芽球变小。5  1.3水分  孢子甘蓝不耐干旱,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田内不能积水。  1.4土壤  孢子甘蓝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最适宜于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中高的微酸性土壤(pH值要求在6.5左右)。  2主要栽培技术  2

3、.1选择优质品种  孢子甘蓝按植株的高度可分为矮生种(茎高50cm左右早熟)、高生种(茎高100cm以上晚熟种)。按芽球的大小来分,又可分为大孢子甘蓝和小孢子甘蓝,大孢子甘蓝的芽球直径在4cm以上,产量高,但品质较差;小孢子甘蓝的芽球直径在2~3cm,但品质好。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定植至采收的时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早熟种定植后90~110d采收,中熟种定植后110~130d采收,晚熟种定植后130~150d采收[1-2]。  旱生子持为日本早熟品种,定植后90d左右开始采收,植株前期生长旺盛,节间稍短,株高50~60cm。芽球较小,直径2.0~2.5cm,较耐高温,在

4、25℃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形成芽球,6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开始采收,采收时自下而上顺序采收。  增田子持为日本中熟品种,定植后120d左右开始采收,植株生长旺盛,节间稍长,株高100cm左右。芽球中等大小,直径3cm左右,不耐高温,7月上旬播种,12月上旬开始采收,可以上下一起采收。  2.2适时播种育苗5  适时播种是孢子甘蓝栽培的技术关键。在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播种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高山地区宜在春季4月播种。播种太早,植株下部不结球腋芽多,植株老早,产量低;播种过迟,植株营养生长不足,采收期延迟,年内产量低。孢子甘蓝的育苗床应选择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田块,需种子300

5、~375g/hm2,需播种床面积约60m2/hm2,播种后覆土需浅,然后盖上稻草,再浇足水,2~3d后,种子开始萌芽,应及时除去覆盖的稻草,以防止小苗徒长。由于孢子甘蓝较结球甘蓝耐热性差,夏播时为了降温和防止大雨,应采用遮阳网遮阳。当小苗具有2片真叶时,选择健壮小苗,按株行距12cm×15cm密度进行移栽,移植苗需苗床525~600m2/hm2,移栽后需遮荫3~5d,以提高成活率。  2.3适时定植  孢子甘蓝的苗期为35d左右,当小苗具有5~6片真叶时为定植适期。定植前应施足基肥,深翻土壤,深沟高畦,开始排水防涝害。对高生种应单行定植,畦宽连沟1.4m,株距50cm,栽植1.

6、8万株/hm2左右;矮生种进行双行定植,畦宽连沟1.2m,株距40~50cm,栽植2.25万~3.00万株/hm2,带土定植,尽量减少伤根,定植后浇足根水,以利成活。  2.4追肥  孢子甘蓝生育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追肥一般进行4次。第1次在定植成活后施薄肥,一般施稀人粪为主,以防植株恢复生长。1个月后进行第2次追肥,施尿素150~225kg/hm2,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使其进入结球期前,外叶达到40片左右,2次追肥后均需培土,防止肥水流失和植株倒伏。第3次追肥在芽球膨大期进行,可追施尿素150~1805kg/hm2,目的是保进芽球的发育和膨大。第4次追肥在芽球采收期进

7、行,追三元复合肥375kg/hm2,尿素150kg/hm2。因植株下部的芽球陆续采收,上部的芽球不断形成,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此时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2.5防倒  孢子甘蓝植株高大,特别是高生种,容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与质量。因此,在植株长到40cm时,应立支柱,且上部分用绳扎好,以防倒伏[3]。  2.6摘叶  对于植株基部结球不良的腋芽和下部的病叶应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在芽球发育肥大时,叶柄会压迫芽球,使芽球形状不正,影响外观,所以在芽球膨大后除保留上部的新叶外,要剪去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