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ID:3133517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1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2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3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4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概念存在三难:物理概念难理解透彻,物理过程难分析清楚,物理方法难应用到位.那么如何提升学生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析,望能有助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1生活化实验,具象化的现象激发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生活经验实施教学,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并最终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概念教学离不开实验演示或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目的在于激趣,为此,概念教学应用实验演示时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验、现代教学技术完美的结合,切实提升实验的

2、可看度和启发性,体现物理的“美、趣、智”.  例如,“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概念,在和学生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塑料小水桶,通过演示“水流星”演示,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概念的建立上来:  演示实验1小水桶盛一些水,将其举高,接着倾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要等桶口完全向下,水已经从水桶中流出.  设问1从上述现象,我们大家想一想,当小水桶运动桶口竖直向下,水会怎样?  学生很自然地认为水会都留下来.5  演示实验2演示水流星.实验现象,当水桶通过最高点时,水桶开口完全向下,水竟然一滴未洒,这一结果完全超出了学生的预期.是不是只要水桶在运动,水就不洒呢

3、?  演示实验3基于演示实验2的成功经验,我故意将转速放慢.实验现象:当转速小到一定程度后,水桶通过最高点,有水泼了出来.  通过上述几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的疑问也就来了:  疑问1“为什么水没有泼出?”  疑问2“在最高点要使水不下洒,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有了疑问,那么就有了要搞清楚真相的欲望,好奇心被有效释放,注意力高度集中,概念教学的效果自然良好.  2求同存异,积极建构物理概念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物理概念的,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物理前概念出发,科学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同化和顺应,自主发现并归

4、纳出结论.  2.1求同  例如,“弹力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个教学内容的处理,我设置了两个情境.  情境1被拉长的弹簧和被压缩的弹簧.  情境2书本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微小形变).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弹力的方向,并总结出情境中的共同点:“施力物体提供的弹力方向都是该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通过共性化的发现,进一步精炼后形成结论:“弹力的方向为施力物恢复原状的方向.”5  2.2存异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研究电流是否可产生磁场,在小磁针的上方平行放置一根直导线.(实际教学:为排除地磁场的干扰,都需南北走向).  情境1给导线接通电流时,磁针就发生偏转(感受磁场作用

5、);  情境2不给导线接通电流,磁针没有发生偏转(没有感受到磁场);因此,通电导线会在周围产生磁场.  结论电流的确可产生磁场.  3序度合一,实现概念教学高效发展  高中学习紧张,学生大多数都有很重的心理压力.物理学习在高中阶段,相对于其他科目难度偏大,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害怕心理,为此我们必须由浅入深、有序铺展,合理控制教学的难度和容量,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幸福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减缓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理.  有序和有度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情的,为此,我们物理教师应该做好课前教学设计,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展开教学计划之前,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旧有内容梳理一遍,并且找出内

6、在关联,确定课程内容,将有些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知识点进行摘剪梳理,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措施,并且为学生讲明原因,在教学设计中做下记号,那些知识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当学生有了接受能力的时候,再进行教学.通过对教材的合理选择和适当安排,来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有序和有度呢?  要想有序必然有一个主线――“超重和失重现象”.具体流程如下:  (1)学生自主体验“纸带提钩码”;教师课堂播放“5电梯升降时测力计示数变化”的视频.  问题1“纸带可以承受两个钩码的重力,为什么提拉一个钩码时就断了呢?”  问题2通过视频,想一

7、想“什么情况下发生超重现象,什么情况下发生失重现象?”  (2)融合现代教学技术,进行“DIS实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  问题3DIS学生实验后,“同学们得出物体加速上升时发生超重现象,加速下降时发生失重现象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超重发生在加速上升阶段,失重发生在减速上升阶段呢?”  (3)借助于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理论推导,切入到“超重与失重现象”产生的本质.  “失重还是超重,我们是看加速度方向还是看速度方向?要不要看加速度的大小?”  本文指的有度是相对于学生的学情而言的,该删减的要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