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574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试谈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人们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时发现,除了考试升学制度的制约,课程是影响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应试教育”的课程,不可能为日常课程教学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支撑和平台。只有当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整个课程模式、课程体系都发生改革时,素质教育在课堂内才能真正有所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一、教育现状 (1)从早期的比升率,到目前的比升重点大学率或比升入名牌大学的人数。这些“率”和“数”不仅被用来横向比较(学校之间),而且被用来纵向比较(教师之间)。 (2)可供教师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屈指可数,
2、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就是周日的一天或半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如此周而复始,老师们的感受就是“累”,“真累”! (3)学生从早到晚上课,几个主科“轮番轰炸”。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写不完的作业。结果还是跟不上,再去找老师补课,越补作业越多,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身心发展畸形,思维呆板、交往僵化,学生与家长、老师的交流多有障碍。这样的学习学生失去兴趣,缺乏自主。学生的感受就是“苦”、“真苦”!5 (4)很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只抓两头,虚于应付。轻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轻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校缺乏管理,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缺乏认识。临近结题材依靠
3、网络或父母。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助长了不良的学习和研究风气。 (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并不是没有创新的潜质,而是创新的潜质被过早的扼杀。 二、学生现状 笔者对四所普通高中的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N=965)。就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汇总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50%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约有10%的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是高考中有这个科目。 (2)学习活动受制于高考。教学围绕习题展开,平时考试多,教师满足于教会学生解题,较少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5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
4、。 (3)教师和教材表现出“权威性”。调查显示,当自己的看法与老师和教材不符时,虽然有78.3%的学生保留观点,但在语言或书面表达时不敢突破,仍与老师和教材的说法保持一致。 (4)老师不能恰当选择教学情境。53.8%的学生希望老师能以典型实验、习题、事例进行分析,注重培养能力;55.7%的学生希望老师将课本知识与当前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实际结合起来;67.9%的学生希望老师研究大纲和教材,把握好重难点。 (5)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示不够。师生交流少,“教师中心”5现象严重。38.9%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太少,50.9%的学生较少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6
5、)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30%的学生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问题;61.3%的学生偶尔有提问的愿望;29.2%的学生能独立进行归纳和小结,20.7%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归纳,38.7%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提供详细的单元小结;53.7%的学生没有预习新课的习惯。 (7)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的习惯。44.3%的学生不注意物理、化学安全问题;53.8%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较少关注危险药品与仪器的放置位置;实验结束时只有26.4%的学生能主动收拾实验桌。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74.5%的学生能完成实验,但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 (8)高中教材
6、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55.7%的高中学生不喜欢看课本,但对课外科普读物感兴趣。对有实验的课程学生比较感兴趣,希望在教材中加强各类实验。学生特别希望学习与生活、能源、材料、环境和高新科技相联系。学生希望在教材中能多介绍一些知识发现的过程,多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介绍各课程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思考、质疑。 收集信息:从众多媒体和素材中获取知识。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5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
7、事物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各学科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转变学习方式,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不要沉浸于单纯的接受模式或练习模式中,不过分追求记忆学习和重复演练,从脱离实际背景中解脱出来,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教师作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提高教师理解新课程,驾御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