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

ID:31274680

大小:11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8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_第1页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_第2页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_第3页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_第4页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  摘要: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公序"和"良俗",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原则,是伦理化规则在民法中的延伸。本文首先分析公序良俗原则的概念,并总结违法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证公序良俗原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然后探寻违法公序良俗原则的伦理基础的判断方法和判断标准,最后是结语。  关键词:公序良俗伦理判断方法判断标准  引子:由一个案件引发的思考13  蒋伦芳与黄永彬于1963年5月结婚,婚后夫妻关系一直较好,因不能生育而收养一子黄勇。1990年7月,蒋伦芳因继承父母遗产取得一面积为51平米的房屋产权。1995年,

2、因城市改造,该房屋被拆迁,因而安置了另一处77.2平米的住房,并以蒋伦芳个人名义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1996年,黄永彬与小他近30岁的张学英相识,并一直在外租房公开同居,其居住地周围群众都认为二人是老夫少妻关系。2000年9月,黄永彬与蒋伦芳将蒋名下的房产以8万元价格出售。2001年春节,黄永彬、蒋伦芳夫妇将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予其养子黄勇购买商品房。2001年初,黄永彬因患肝癌晚期住院治疗。其间,蒋伦芳一直对其护理照顾。黄永彬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房款一半4万元及自己所用的手机一部

3、,总额6万元的财产赠予张学英所有。2001年4月20日,沪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对该遗嘱出具了公证书。2001年4月22日,黄永彬因病去世。黄永彬遗体火化前,张学英偕律师上前阻拦,并公开当着蒋伦芳的面宣布了黄永彬留下的遗嘱。  张学英以蒋伦芳侵害其财产权为由诉讼至沪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审理认为,黄永彬无视《婚姻法》第8条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和第3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律规定,漠视结发妻子的忠实与扶助,将财产基于非法同居关系赠予原告张学英,实质上损害了被告蒋伦芳的合法财产继承权,损害了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应属无效。根据《民法通则

4、》第7条的规定,于2001年10月11日作出了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张学英不服,向沪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实后,当庭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在这起被称为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的案件尘埃落定之后,留给大家更多的是思考、是怀疑。很多法律界人士评价该案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情与法"的冲突⑴,感叹以道德为借口,侵蚀财产权,"财产权像一枝脆弱的芦苇"⑵。那么,何为公序良俗原则?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哪些类别?哪些直接涉及伦理道德?公序良俗原则与伦理道德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判断行为

5、是否违法公序良俗的伦理基础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公序良俗原则的研究。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含义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国家的一般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包含了"公序"和"良俗"两个独立的概念。13  公序,即指人类的公共生活秩序。在一个社会的共同体内,秩序是最基本的价值所在。秩序又包含了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自然秩序是自然界客观物质关系的规律性体现。它决定着自然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社会秩序则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6、制度化和规范化。⑶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割裂两者之间的秩序联系,就会造成自然秩序的破坏,并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所要讨论的"秩序"指的是人类的社会秩序。  良俗,指的是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一些问题的一般习惯认识。"善良风俗"中的"风俗",本义是指一种历代相沿,积累而形成的风尚和习俗。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动和言论。风俗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对社会集团与个人产生约束力或调节作用,影响并制约人们的心理、习惯与行为。⑷本文所要讨论的"风俗",和人们相互间的利益有关,和人们的善恶观念有关。它

7、要求人们按其行事,不可违反。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道德规范的作用,从而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而"善良风俗"中的"善良"亦非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善良之本义。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说:"善良风俗,谓为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之一般道德,非指谓现在风俗中之善良者而言,而系谓道德律,即道德的人民意识。"⑸由此可见,此"良俗"并不是具体意义上的善良风俗,而是从这些风俗中抽象出来,以道德为其核心概念并且适合特定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它应当是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员所普遍认同的道德要求,也就是一个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要求。13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7条规

8、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民事行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在我国《合同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如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