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

ID:31251278

大小:59.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_第1页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_第2页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_第3页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_第4页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泰特勒三原则”文献综述摘要:泰特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对文学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木文以此为理论依据,针对泰特勒三原则的地位与作用,从与严复“信、达、雅”加以比较和小译三原则方向加以研究,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泰特勒三原则。关键词:泰特勒三原则“信、达、雅”屮译一、引言泰特勒关于翻译理论的传世Z作是1790年匿名出版的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书中最为岀色的部分Z—是泰特勒给“优秀的翻译”下的定义,即“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对这种优点能清楚地领焙,并有着同样强烈

2、的感受”O在此基础上,泰特勒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分别是:译作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译作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应该与原作具有相同的特征。译作语言应该与原作语言同样流畅。泰特勒的理论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似乎是西方翻译史上尝试将翻译目的与手段区分开來的第一人。他的翻译三法则和翻译标准恰似一条口然科学定律,包含了该定律的必要条件和结果。这对后世的翻译论者,尤其是翻译科学派影响极大,因而可以认为是泰特勒对现当代翻译研究的最人贡献。泰特勒对传统译论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澄清并深化了人们对译者是冊i家这一译界传统比喻的认识。对于这个流行于18世纪西方的著名比喻,

3、泰特勒着重指岀了两者的区别:译者(与画家)的工作则有天壤z别。译者所使用的色彩与原文不一样,却需要令译文有与原文相同的感染力和效果。译者愈是战战兢兢地模仿原文,他的译文便愈不能像原文般流畅。译者同时又要行文流畅,又要忠于原文,哪里会容易做得到呢?(张南峰,2000:14)泰特勒对译者与画家工作性质和界Z处的独到分析同样源口他对翻译目的与手段的区分。译者与冊i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追求其作品与原作的最大程度的相似,但是,两者所采用的手段截然不同:冊i家使用的是与原作完全相同的色彩,H模仿原作时受到的约束和羁绊较少;译者使用的却是与原作不同的色彩(另一种语言和文化),

4、因而翻译时面对着巨大的束缚和障碍。它们往往把译者逼入流畅和忠实难求两全的尴尬处境,因此,译者的工作难度比画家大得多,以上比喻也就不太妥当了。二、相关研究(-)与严复信达雅分析比较1.具体内容的差异严复翻译标准的最大特点Z—便是语义含混,对“信、达、雅”没冇做出明确的界定。如果严复的“信”包含了行文风格在内,那么一个“信”字就足以统摄泰氏的三原则,“达”和“雅”就没冇了比照的对彖。其次,“达”普遍理解为畅达,通顺。按严复本意,由于中英文之间句法差异太大,翻译过程屮必须相应采取一些灵活变通手段,用通顺流畅的语言以使原文命意显赫。而“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

5、信也(罗新璋,1984:136)可见,“达”和泰氏第三条原则“译文应当完全跟创作一样流畅”非常接近。另外,“雅”按照严复的原意是指雅止、占雅,用严复口己的翻译实践來验证,就是为求达而使用“汉以前字法句法”,(罗新璋,1984:136)这是严复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吸引特定的口标读者,以达到特定的翻译口的而采用的特殊手段。而无论泰氏所说的内容忠实,表达流畅,还是手法风格的一致都并无此意。后人所说的“雅”相当于“手法风格的一致”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严复本意。1.价值取向的差异中国翻译理论传统的侧重点,历來在于立论的实用性。翻译思想的提出要能指导翻译实践,对实践有参考价值。严复

6、的“信达雅”原木是用来描述翻译之难,并非作为翻译标准而提出來的。他是从自C的实践中总结出來的,所关心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问题。而泰特勒的三原则是忠实的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从内容忠实到风格手法一致再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步步深入、层次井然。反映岀的逻辑形式清晰明了,与洗练含蓄、充满暗示的“信达雅”的重大不同。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起,就开始强调哲学的在于它满足了人性口在的思辨兴趣,体现了人的自有本性,不在于征服自然的实用目的。即西方学术是木着“认知”的口的,为着严肃的“科学”追求而建立的。西方译论重细致分析,理性抽象及理论推演,语言表述上注重逻辑的条理性,层次性

7、及内容上的清晰明确。2.思维方式的差异屮国人的悟性思维使得传统译论在表述上表现出模糊性与含蓄性,无法科学明晰地界定相关学术概念,从而使得理论概念不具冇现代翻译理论所要求的严密的逻辑性。严复的“信达雅”说,三个字简练含蓄,留给我们无限演绎、解读和扩展的空间。要想理解“信达雅”,须靠我们对先辈思想融会贯通的联想与领焙。西方译论受传统哲学的影响,自始至终贯穿者强烈的主客体意识,如从多莱到泰特勒都强调译文应以原文为指归,突出原文的重要地位,字面上也交代得一清二楚。以“达”为例,严复的“达”和泰特勒的第三条原则“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意思大致相同,只是思维方式的弟异

8、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这最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