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才命两相妨

自古才命两相妨

ID:3122858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自古才命两相妨_第1页
自古才命两相妨_第2页
自古才命两相妨_第3页
自古才命两相妨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古才命两相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古才命两相妨  摘要:语文教材必修二里屈原的《楚辞》、必修三里李商隐的《锦瑟》对高一学生而言,情感理解极难把握。可将两篇作品进行对比理解,从忠怨精神契合的角度进行引导、教学。  关键词:忠;怨;孤独  《离骚》《锦瑟》两篇艰涩难懂的作品,实则是两位作家将丰富的精神世界投射到作品中的表现。从文本中不难发现“士不遇”之悲怆已然成为解读两篇作品的钥匙,将两人的身世、遭遇、政治理想和审美体验四个方面展开对比。  生平上,李商隐和屈原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生当衰世,志在凌云的失意之人,都有匡时济世的热切愿望。屈原是楚国

2、王室贵族,是怀王的重臣,曾为楚国太子的老师。李商隐与唐太祖李渊的远祖同为李广和李凉武王。商隐的寓意源于汉初商山四皓,包含着愿其能为帝师、能辅弼君王的希望。  屈原一生忠于楚怀王甚至以死尸谏;李商隐则追念武宗皇帝,为其作诗一百余首。武宗死后,宣宗登基,李德裕政治集团完全倒台,李商隐毅然追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林,以“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海客》)”道明追随之志。屈、李二人因为时代没落和君主昏聩,表现出不合时宜的忠贞和过于理想化的行为从而抱负难图。屈原慨叹着“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3、4的窘迫,李商隐用屈原式的繁复迷离的意识来营构“蓝田日暖、明珠有泪”的理想破灭之境,他们浪漫大胆的渲染着光复理想与没落现实的巨大落差。李氏一句:“自古才命两相妨”,概括了二人的生命历程。  其次,两篇作品都是以磅礴的浪漫主义气息吞吐着对现实的不满,《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女子宛如《锦瑟》中啼血悲鸣的杜鹃鸟,两者都至死不渝地希望自己的美政理想成为现实。屈原整饬国法,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李商隐得举进士,又屡屡因为奔恩主丧、母丧丁忧而耽误调选;他俩入重要机构秘书省,但是都在短时间内被调离;他一生投靠幕

4、主,辗转流离从未直接参与政治,但却深受牛李党争之害而无可奈何。二人忠君之情便发酵成“士不遇”之怨。  公元853年的甘露事变(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最终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李商隐曾于《有感二首》中痛心疾首道,“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他还执著地要为唐王室效忠,

5、杀气腾腾喊出忠肝义胆的“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这就像是屈原想要“举贤而受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二人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判断全然反映诗歌中,便是充满着实现其“美政”理想的期望。  相同的价值判断还表现在对理想人物的赞美上。《离骚》里主人公其实就是他所要颂赞的理想人物。《橘颂》中屈原就曾集中笔力勾勒出“4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嘉木”,《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是形象化地阐释他“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高洁理想。至

6、于李商隐,缺乏政治体验的他心中却丰富着“嘉木”式的理想人物。即便是年将五十,青春难再,忠君之情“可待成追忆”但却不妨碍他悲哭刘司户,“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后言及“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这是一种屈原式的愤怒,刘?的牺牲足以让屈原看到自己政治理想的陨落。未曾展开襟怀的李商隐只好忆起年少时落榜、丁忧的无奈,“当时惘然”实非所愿。  在审美体验上,屈、李二人的契合之处还在于他们共有的孤独体验。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无不是在道尽“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的孤独。“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放逐使得屈原占于灵氛又问

7、于巫咸,他们无不劝其远游,然而屈原坚持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忠君情感就必然会孤独,必然面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局面。屈原更在放逐之后认定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故而以投水尸谏升华这种孤独的体验。这种孤独,尤其是在李商隐远赴桂幕的第五年,郑亚、卢弘止以及妻子王氏的悉数故去,李德裕政治集团的完全溃败,使他真正领会了理想和人生的穷途末路。选择在五十岁时抚瑟自伤,庄生之梦难寄、鲛人之泪痛心、子规泣血志难酬、蓝田玉精魂已逝,衰晚的意象也都蒙上的孤独的色彩,呼应着作者心头“夕阳无限好,只是

8、近黄昏”的晚唐末世之悲。  参考文献:4  [1]张采田.玉?生年谱会笺.外一种[M].上海:中华书局,1963.  [2]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游国恩.游国恩楚辞论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作者单位太原十二中)  ??编辑王振德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