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ID:31216193

大小:12.9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1-07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PK中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五: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备考·指南记叙文知识归纳一、一条线索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能把文中的多个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体,如同文章的纲,握住了这条纲就便于理顺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物件线索、感情线索。复杂的记叙文常有明暗两条线索。如何找线索?把握住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注意文章的标题;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从结构层次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安排结构的线索;二、两种描写方法按描写内容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按描写方

2、法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人对事对物直接进行描绘;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直接描绘,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间接描绘人事物。备考·指南三、三种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事情;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再按时间顺序来写;插叙:先按时间顺序写,在中间为了文章的需要插入一段另一个时间发生的事情;(补叙:在文章结尾进行补充说明。)三、三种人称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是更真实生动,更具体形象;第二人称:“你”,作用是更亲近,更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他”,作用是更理智清晰,不受限制,可以加以议论。备考·指南四、四大体裁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散文:特点

3、是”形散而神不散“,是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为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五、五种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的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概括叙述(略写)详细叙述(详写)详略要得当备考·指南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个人情感。间接抒情:把感情寄托于人事物中,或在叙述、描写中渗透感情,含蓄委婉。抒情的作用是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3、议论:先叙后议: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画龙点睛的作用。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议论的

4、作用是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令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备考·指南4、描写:景物描写作用: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描写的作用是使人、事、景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5、说明: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理做客观、科学的解释。备考·指南六、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七、七种写作手法1、对比:用其他事物与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分为正比和反比)2、衬托: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或景物来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5、)3、象征:也叫托物言志,把所要表达的意义或精神品质寄托在所描写、所称赞的事物上。4、伏笔:为后文发生的内容作下埋伏。5、照应:前后出现类似内容的句子,互相呼应,强调主题。6、悬念: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艺术手法,使文章引人入胜。7、过渡:使前后连贯的句子或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备考·指南八、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拟:(拟人和拟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以事代情。3、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衔接紧凑,信息密集。4、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6、表意凝练,抒情酣畅;用于诗词,有音乐美。5、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6、反问:加强语气,表意无疑,无可辩驳。7、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8、反复: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备考·指南记叙文答题方法:1、概括内容与情节:主人公在……状况下做……2、概括中心:中心是指作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它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1)写人记叙文可抓住人物性格来分析中心思想;(2)叙事记叙文可抓住事件的性质、意义;(3)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可抓住作者的情感和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态度

7、;(4)也可根据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来分析中心思想。备考·指南3、划分结构层次:(1)分析各段的联系、区别,把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段(句子)划在一起;(2)注意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语;(3)根据文体:按时间先后的变化;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变化;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或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方面;按作者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的顺序;按对景物描写的角度。2、概括中心:中心是指作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它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1)写人记叙文可抓住人物性格来分析中心思想;(2)叙事记叙文可抓住事件的性质、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