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

ID:18283341

大小:1.4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9-16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何婵娟学习目标:1、能说出记叙文的基本知识2、能说出记叙文阅读的基础考点3、会运用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的要求:《考试大纲》记叙文考点说明18.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3.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含义。25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6.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

2、中的意义和作用。《考试大纲》记叙文考点说明27.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28.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9.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30.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1、《六个馒头》【06年】2、《让我看看你》【07年】3、《梨一样的苹果》【08年】(二、1)4、《前方遭遇塌方》【09年】(二、1)5、《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0年】(二、1)6、《漓江情韵》【11年】近5年(20

3、06—2010年)选文:近三年(2008—2010年)试题命题方向:考点:1、体会情感,理解中心2、把握结构,理清思路,归纳要点3、人物性格、形象的分析4、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句子深层含义5、区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人物或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近三年(2008—2010年)试题命题方向:考点:6、常用的修辞方法,使用修辞的作用。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象征、伏笔、铺垫等)。8、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的要素记叙的线索记叙

4、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返回目录此部分是根基,需要“砸实”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以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分为___、___、___、___四类。(记叙、描写、写人、叙事、写景、状物)2、记叙文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语言的五种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4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___,可以是___,可以是___,还可以

5、是______,也可以______为线索。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___、___、___。6记叙的人称有___、___7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为表现___服务的。人、事、物、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时空转移(顺叙、插叙、倒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主题)记叙文知识链接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表现手法:象征、想像联想、侧面描写、虚写、夸张、衬托、以小见大、欲扬

6、先抑、白描、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思想感情:感恩、关爱、责任、奋斗、友情、亲情、能力等完2011年中考记叙文命题走势1.情节及主旨2.线索、顺序3.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4.语言赏析、重点句含义及作用5.人物形象分析6、标题的作用7、环境描写作用应考对策:考前练兵一、阅读准备二、答题进行时完看标题判体裁找人物断倾向(赞、批、引人思考等)炼主旨:人、事、情、理(通过记叙了……,表现……表达了)……记叙文阅读答题技法:一、答题前思路准备阅读记叙文应该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整体把握:其一、断定文章的感情倾向

7、(是批是赞,还是引人思考等)。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其二、断定主人公。由上一步延伸而来,通过情节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二、答题“进行时”: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读文不少于两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注:平时,要注意阅读的方法、速度的指导、训练。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010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第10题(4分)注: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第二、审清题干(题型、考点、

8、范围等),正确理解题意(快速读题干不少于三遍)。参考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日常不可忽略语法的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