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160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误区与归途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误区与归途探讨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对话式教学则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开展阅读对话教学时,经常会走入一定的误区,对此,就需要做好对存在问题的把握,以科学的对策提升教学质量。…、对话教学存在误区(1)主体缺失。在阅读教学当中,对文本进行阅读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为了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凸显,经常对学生、文本同教师间在对话当中的多元性产生曲解,不仅没有发挥好活动参与者及引导者的作用,而且抹去了指导者及组织者的功能。即在整个教学当中存在缺失主体
2、的情况,该种情况体现在对话教学当中就是教师仅仅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缺少对回答的评述。实际上,对话教学是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对他们的指导以及点拨。如果在教师当屮没有对文本意义形成充分认识、缺少引领,那么则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对话。(2)偏离文本。在教学当中,文本是知识内容的载体,而且在其中也具有较多的价值观和情感。学生通过同文本的对话,会在受到教育、获得知识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对话也经常出现同文本价值取向相偏离的情况,并使教学内容存在游离于教学目标以外。(3)形式主义。为了能够同传统教学当中
3、“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形成区别,一些教师在教学当中过于强调提问,使课堂成为了“满堂问”,问题不断,即片面认为对话式教学就是由教师问、学生答。可以说,该种方式既没有使学生的个人感悟同文本意义实现相融,也没有使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内容形成经验以及理解,并不能提升教学效果。二、有效对话策略(1)师生互动。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间的“特殊交往”,在两者对话当中虽然学生和教师承载着不同的任务,但也在该过程中共同构成了活动主体。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经常会游离出本文。在该种情况下,教师则需要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即
4、围绕文章中父亲所挖的时间以及“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的句子设计问题:“同学们,从该句当中你能够读到什么,又能够从屮感受到什么?”教师通过提问,以''开渠截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引导,能将他们指引到正确的方向。而在该问题提出后,学牛不仅能够围绕课文的主旨内容进行思考,而且能够联系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冋答。同时,在该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当中引导者和组织者。可以说,只有通过师生在教学当中的对话,才能够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上保障对话效果。(2)珍视文本。对于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来说,其具有独特和独立的价值,要求学
5、牛在对文本对话教学进行组织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做到文本当中蕴含价值观和学生个性理解的兼顾,避免出现抛开课文价值观让学生同文本开展假对话的情况。如在教学《矛与盾》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对话::文章中同时卖矛乂卖盾的人,他可笑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不能够同吋将矛与盾同时卖出去?”“你在生活当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些问题不仅是立足于文本提出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牛的关注。在该问题的基础上,学牛则能够在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实现对课文主旨的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对课文的探索。(3)把握关键。对于对话式教学
6、来说,其并不是在问答式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简单复制,而是师生精神同文本精神相互间进行融合的过程,也是对新意义、知识及思想产生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仅仅追求形式主义对话,而要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做好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说明了什么?”教师通过这部分问题的提问,能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激发和心智的开启。而要想提出该种优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文本内容,在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学生与文
7、本对话的组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三、结束语总Z,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屮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初始环节。因此,教师只有不断研究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误区与归途,并在教学中科学运用,才能真正提升对话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卫志骞•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S,2012(03).⑵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3]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4]钱燕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吉林教育,
8、2011(17).⑸田群•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语文天地,2014(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