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

ID:3118286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_第1页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_第2页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_第3页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_第4页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会提问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  摘要: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已经养成不问问题的习惯,渐渐地就不会找问题,无从下手,有时会出现“不是我不想问,是没有问题问”的情况。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将会是中职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中职学生;提问;鼓励;引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俗话也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生学习就应该多向老师求教,向同学求教。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2、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真正的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  深入。”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少有向教师求教的。究其原因,多数是初中养成的习惯。职业中学的学生原本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就处于中下游,往往由于自尊心的关系,感到心理有压力,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从而不敢问,不懂装懂,问题越积越多,导致成绩更加低,造成恶性循环,慢慢地就养成不提问题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呢?  一、鼓励学生提问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5  要让学生敢说、敢问,就必须消除学生面对面问教师时的紧张心理,避免学生问教师问题时看脸色行事,对

3、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不能加以指责。职业中学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要差一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是很强,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已经讲解过多次,甚至有可能是初中生就该会做的题目。当面对这些学生时,教师的脸上和言语中都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当学生提问的时候,他心中可能还很忐忑,不知道该不该问,还在想会不会遭到教师的指责,所以,这时教师如果流露出一点不耐烦或指责的语气,都有可能被学生捕捉到,从而不敢再问问题。教师应当对每个敢于问问题学生加以鼓励与表扬,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详细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2.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十分注

4、意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既不能因其“过于简单”或“貌似荒唐”而不予理睬,也不能因“一时难以解答”而予以搪塞。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喜欢规规矩矩的学生,不5  喜欢甚至讨厌那些爱插嘴、好提问的学生。若学生问浅了,教师则不屑一顾;若学生问深了,教师则认为这是故意捣蛋;若学生问到一个教师不会回答的问题,教师就会怒火中烧。对那些在课堂上爱说话、爱提问的学生,教师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简单地用纪律加以约束,而是要了解这些学生到底想说什么,是否对讲课内容有疑问,是否有新思路、新观点或新方法,要让学生把话说完。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肤浅、异想天开或标新立异

5、的问题,切不可嘲讽、批评、指责,而应当给予鼓励和指导。教师要给问倒自己的学生鼓掌。  二、引导学生提问  1.精心设疑,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在讲解三角形的高的作法后,如果画出一个三角形,说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如何作,这只是要求学生对你所教知识的模仿。你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平面内找出四点,使连结任意两点的直线与连结另两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只有对关于高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学生才会回答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垂心。也有学生提问如果原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呢?垂心就是直角顶点,显然就不是“四点”

6、。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加上“非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2.做好示范,教学生提问的方法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十分讲究提问的艺术,做到“设问应合乎情理,力求自然”。为了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从中  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在数学中,已知条件改变,结论往往跟着  改变。  三、解决学生提问  1.规定和限制学生提问  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问1个问题,最多问5个问题。限定问题数量也是有原因的:(1)促使一些没有问题的学生去钻研课  本,发现问题,有问题可问,不让他们产生“5问题都被其他同学问完了,我没问

7、题问了”的想法,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防止一些怕思考问题的学生,一见问题就不假思索地问教师,产生惰性思想。这样可以使一些问题较多的学生在认真思考问题之后,有选择地向教师提问,间接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3)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借他人问题来提问的学生,因为他必须在自己完全弄明白之后才能向借他问题的同学讲解分析。  2.让学生代替教师解决问题  当遇到乙同学来问的问题甲同学已经问过时,让乙同学去向甲同学求教;当丙来提问这个问题时,让他向乙求教。这样甲向乙讲解,乙向丙讲解……以此循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其他学生的“老师”,可以锻炼学生

8、的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问过的问题吃深、吃透,再次巩固。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初中由于成绩差,基本没有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