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

ID:3117641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自制教具在地球运动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往往成为一般老师的首选,而传统的教具渐渐退出了课堂,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的教具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有些内容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脱下课件的华丽盛装,让一些简易的教具回归课堂,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  例如鲁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第一册第12页,就有一个活动题: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或自制的地球仪,观察其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据此说明该分界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位置的变化,说明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并解释

2、昼夜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此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效果甚微,因为在教室,日光较强,加之电筒光线非平行光线,所以很难看到清晰的晨昏线。但这并不妨碍学生的理解,无论是教师板图,还是课件播放,都能对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晨昏线相对地表某地的运动方向是高一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的讲解难点。一般教师往往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说出晨昏线的运动方向,因为没有直观的晨昏线,总是有很多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讲了答案,依然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课件播放,立体感不足,学生也很难看清地球表面的某一具体地点。我在演示时,拿出了一个肯德基全

3、家福的纸筒,当时学生们爆笑,实在不知它有何用,胃口被我调得高高的,全部瞪大眼睛看我下一步的操作。然后我用纸筒罩住地球仪的夜半球,与地球仪接触的筒口恰好成了晨昏圈。再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观察随着地球自转,北京与晨昏线的位置有何变化,学生很容易理解,北京的位置逐渐靠近或远离晨昏线。我又追问:“在地球表面生活的人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如果让他想象晨昏线的运动方向,该是什么呢?”此时,根据相对运动的远离,学生就能脱口而出“晨昏线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表面是变化的,其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学生在课余完全可以用一次性纸杯和小地球仪来

4、充当学具进一步理解晨线和昏线的特征。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虽然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较好地展示出来,但有很多学生思维的速度远不及动画的速度,往往教师重复几遍,学生也反应不过来。在这里我通过板图和演示自制教具相结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图,讲清楚昼弧和夜弧的含义,昼弧长度和夜弧长度及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然后为学生亮出自制的“T”字形教具。(用报纸卷成)学生起初也是很难理解这个教具的作用,我把它放在黑板上画好的图中,学生恍然大悟,“T”的横线代表晨昏线,竖线代表太阳光线,学生通过这个教具的位置很清楚地回

5、顾了“晨昏线圈所在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知识点,也进一步理解了“太阳直射光线的含义”(垂直照射且延长后过地心)。然后我通过移动太阳直射光线,让学生观察、思考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具体演示如下:  1.我把太阳直射光线摆在0°到23°26′N的任意位置,让学生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各地及赤道上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再把太阳直射光线摆在0°到23°26′S的任意位置,让学生观察南4半球和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及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该极点附近出

6、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相反。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可知,从春分(指北半球,下同)到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相反。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2.再把太阳直射光线从北回归线移到南回归线,让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及赤道上任一点上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反之,再把太阳直射光线从北回归线移到南回归线,

7、让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及赤道上任一点上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生也会很容易理解: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那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另一个半球就相反。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向北最多只能移到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这一天为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最多只能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这一天为北半球冬至。再次移动太阳直射光线,引导学生观察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可知夏至时,整个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整个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时,整个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整个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通

8、过演示观察,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4  在讲黄赤交角形成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课件展示没有足够的立体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往往出现理解障碍。我则准备一个大小中等的地球仪,在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