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ID:31176058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_第1页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_第2页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_第3页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_第4页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是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素养;语言策略  “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2、,是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语文课上,如果不研究如何表达,而仅仅局限于意义的获得,那么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张祖庆老师语)。可是,纵观很多的语文课,却发现,教师的教材解读、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学习活动,走的还是“内容―意义”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内容”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妄言”。通过日常实践与思考,我逐渐清晰了在文本解读时怎么解读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点,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内化文本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

3、文本解读关注语言表达6  文本解读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醒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也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地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应在文本之中,字斟句酌,品词析句,这是文本解读的根本。  参加市区的多

4、次研讨,我非常关注手中拿到的执教者教学设计的“教材解读”部分。我发现,凡是我们觉得充实、厚实的课堂,老师在文本解读中都做到了“文本细读”――品词析句,由表及里,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  【案例1】二实小的高鸣鸿教师的《春笋》教材分析,充分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摘录她的一段分析:  《春笋》一文展现了一声春雷后,春笋在春雨中破土而出,在春光里拔节而上的勃勃春景。文中整齐对仗的短语,不仅使文章节奏明快,韵律感强,而且读来使人感受到春的生机、春的活力。文章短小凝练,一连串的动词“冲破、掀翻、冒

5、、迎、笑、长”不仅准确形象地再现了春笋的生长过程,而且把小春笋不畏困难、快乐向上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文末对仗的句子“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短促有力,语调上扬,简洁凝练,鼓舞童心。6  【评析】高老师的这段对教材的解读,既分析了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更阐述了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个主题和内容的。只有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才能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2】再看一位教师对《秦兵马俑》的教材分析,由于教者将这篇说明文与前面学过的说明文相比,它对语言表达上的独特风格没能进行细致解读,

6、导致目标的制订与学生贴得不够近,课堂的生长感显得很不够,尤其表现在语言的习得上。《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与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莫高窟》相比,它的独特点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对事物的整体介绍更具体,它通过列数据、作比较等方法,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其次,在对各种俑进行描写时,与彩塑、壁画的描写不同。《莫高窟》中对于彩塑、壁画的描写用的是“扫描”式的方法,用一组排比句描写了各种彩塑、壁画的姿态。而《秦兵马俑》中在对各种俑的个性进行描写时,不仅写了其神态、动作,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个俑单独成段,详略分明。运用短语,

7、表达凝练。动词的运用精准地写出了将士的英勇气概。如果教师在解读过程中,能充分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特点,那课堂一定是另一番风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是那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还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与伟大,更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学会如何运用适切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事物特点。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有价值的生长感。  二、教学策略聚焦品味语言  教师能正确解读文本的语言表达,这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转化成学生丰富的、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来理解,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8、,那才是教学的根本。还是以高鸣鸿教师的《春笋》一课的执教为例进行阐述。6  【案例1】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春笋的颜色、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练习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教师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样的颜色叫“浅褐色”。在理解“裹”这个动词时,教师动手剥外壳,告诉学生要用力地剥,让学生在看演示中理解并表达对“裹”字的理解。不过,我觉得如果让学生亲手剥一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