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构建新常态下的和谐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新常态下的和谐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课题,也是一个需要创新的主体。〃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即和谐,原属美学范畴,现在则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或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发展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不和谐〃的授课方法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
2、主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新常态下〃和谐〃语文课堂的创建不仅是我教学实践的目标和方向,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之梦。多年来,我跋涉于这样一条道路,不觉中也有了不少的感悟和收获。—、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彼此分享、灵活变通,是〃和谐〃语文课堂的新常态语文是鲜活灵动而有生命的,是有思想文化内涵的,它是历史的沉淀,溶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学习语文是可以做到轻松、愉快和高效的。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期待,让语文课堂成为沟通师生的桥梁,
3、让语文课堂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全方面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成为学生—种自觉的行为。基于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顾问,成为意见交换的参与者,成为情感沟通的朋友,成为引导、帮助、发现问题的长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体现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而不是仅扮演霸权角色,发挥控制教学作用,通过命令、威胁、责罚,表现自己的权威,也绝不是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此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更尊重他们的不同的思维模式、
4、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使之成为新形式下语文课堂的新常态。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么T牛事让我记忆犹新。在教授课文《孔雀东南飞》时,我原本设置的教学思路是:由《孔雀东南飞》引发的争议与探讨,引出课程的目标一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然后再重点硏习刘兰芝形象。谁知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对我设的教学思路丝毫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诗中的某些情节倒是饶有兴趣,课堂中甚至还有人在悄悄讨论。这时我意识到原先的教学思路必须调整。于是我改变策略,让他们自己讨论,提出问题,然后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这时
5、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杂音少了。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讲,我适时点拨,学习思路自然就打开了,教学目的完全达到,学生们也兴趣盎然。从那次以后,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发言意愿很强烈,时常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而我从这次教学中也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固然重要,但课上的互动和交流更加重要。孑L子云:〃不愤不启,不t非不发〃。只有在〃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在宽松的、和谐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学习欣赏语文的美,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学好语文成为新常态。二、博采众长,实
6、现情理交融,是常态下新的〃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语文课堂上其实有两种美一情趣和理趣。完整的语文课堂是这两种趣味的有机结合。看看平常的一些语文课堂,我们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同时是否忽视了教师的引领,有的教师甚至于出现了畏首畏尾,该出手时不出手的情况,一味地跟着学生走,被动地跟着学生的知识面走伺时我们在欣赏动态生成的时候是否忽略了精心的预设,其实没有巧妙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要知道学生理解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我们在尊重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是否也忽
7、视了文本价值的导向,语文本非无情物,在每个文本中都其主流价值的取向,我们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同时,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应予以纠正;再来看看我们在追求感性、形象想象、鲜活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理性、抽象、思维、逻辑等等一类词;我们在看语文课堂诗意盎然、情境生动、精彩纷呈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去关注一下数学课堂逻辑严密之美,在攀登思维的高峰过程中,那突破疑点、难点一刹那之精彩;我们是否也去关注一下英语课堂口语训练的反复强调,朗读背诵层层训练的目标教学之扎实有效……凡此种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母语教学,也应该海
8、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授课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同时,高举感性大旗,让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鲜活而又生动,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唤理性的回归,给学生一个理性思索的空间和环境,并将这种思考层层引向深入。当然两种趣味应该把握有度,情理应交相辉映。这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既看到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也看到学生深层的思索”既有情的陶冶,也有理的感悟,看到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在文本中在课堂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