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ID:3117377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_第1页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_第2页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_第3页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摘要: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广博且贴近生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一特点却仅仅浮于表面。让学生真正喜欢地理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贯彻“生活化地理”“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进行“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具备一定可行性。教师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案例的筛选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2、711(2013)24-017-1  一、“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4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设置,运用统一要求及标准,学生长期被限制在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狭小的教学空间里,难以体现个体间的不同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除了知识以外,更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挖掘。因此,地理教育既要把握好基本地理知识和素养培养的共性需求,又要关注学生个性潜能开发,充分尊重学生,开发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地理课程,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和发展余地。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弥补

3、了国家地理课程在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上的不足,满足了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这一要求。实践表明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此外,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还有利于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  总之,加强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对高中地理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并通过与之相关的研究性课题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多项教学目标。  二、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生活化地

4、理校本课程对中学地理教育各要素都有深远影响,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式问题,现着重论述其可行性。  1.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地理学科具备综合性、发展性、生活性、实践性等特征。如涉及到土壤、水质等调查时要应用到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同时伴随时代的发展,地理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关注新理论的提出、新科技成果的产生,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顺应着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和补充相关理论和实践依据,应该能凸显更丰富的实施意义。4  2.课程改革背景、教学资源等其他条件

5、决定了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可行性进一步增强,变得可操作,可预期。首先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具备了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其次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发展个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也促使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全新的动力。此外,学校、社会在教学资源、硬件设施、专家辅导、社区协助等各个方面为生

6、活化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原则  1.适宜性原则。要求所选内容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反映一定的科学原理但不宜太专业。如分析苏州的水污染状况,只要求具体到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化肥农药、除草剂、水产养殖)、生活污水等,而不宜要求到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和污染原理。  2.生活化原则。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来分析,不能距离学生生活和感知太远。如针对环境问题,学生对苏州的蓝藻、灰霾问题的关注要超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

7、事实上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因此广为人熟悉的蓝藻问题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对接性原则。所选内容最好能和课本内容相对接。一方面可以借助教材内容,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同时可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如苏州的灰霾天气这一主题的研究,可让学生先从生活中寻求相关信息:PM2.5指标的公布、周边粮食作物种植的对象及收割季节、身边小汽车发展状况,再结合课本必修二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分析、选修六环境保护模块中关于大气污染物中的PM10等内容,将生活内容和课本内容进

8、行有效对接,多侧面,多角度深入了解灰霾产生的原因及其季节特征,并寻找出有效解决方案。  4.稳定性原则。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可以一味求“新”4而过多纠缠突发、偶发的环境问题。所选案例涉及材料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准确性,不要有过多的科学术语与统计数字,目前正处发展和变化中的现象不要给出定论。如苏州的酸雨问题,只要分析污染源的来源、污染产生的后果以及缓解这一现象的一般思路等。不宜有从前课本上所给定的结论:中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事实上近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