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241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学困生非正常行为辅导与矫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困生非正常行为辅导与矫治 学困生非正常行为的辅导与矫治不仅需要耐心、信心、爱心,更需要有科学、适用、易操作的方法,即亲情呼唤法(感化)、潜移默化法(自悟)、目标重塑法(铸塑)、家校合作法(疏堵)以及关注激励法(奖惩)。学困生转化辅导与矫治有效方法一、前言“不良的非正常行为”一般是“学困生”这一现象的必然产物,其影响力远远超过“行为”本身。小则影响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大则影响一所学校,一个社会。“非正常行为”矫治与辅导的技术和方法问题的探讨,很多从事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人士涉足其中,“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大家都
2、期望有一套有效而又适用的辅导与矫治的方法。二、案例分析案例A.洋洋,13岁,学校六年级学生,一个典型的不安分的学困生。先后三次因“管理问题”家校意见分歧而转学,在四年级时又转回学校。据科任教师反映:洋洋谁的话都不听,从来不写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做小动作影响周围的学生……班主任几次给我说,这孩子软硬不吃,希望我提供必要的帮助。我建议她设法动员洋洋主动找我,可从来没有效果。从学生口中了解到:他经常打人、欺负别的同学,常常扬言:“我中学有哥们儿,如果给老师说,小心揍扁了你!”2009年3月17日上体育课时,捣乱课堂且不服管理与老师发生争执。在放学路
3、上,家长带着孩子堵住了我,向我气愤地诉说事情的经过和老师的不是:“我的孩子是不听话,我知道,可是老师也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呀。我就这一个儿子,如果出了问题他老师能交代得了吗?这老师的素质太差了……”6我为了让他先冷静下来,建议她中午一点在我的办公室谈一谈,她勉强同意了。我初步诊断,这是一个长期因父母过分溺爱和教师管理失当引起的叛逆综合症的案例。这类孩子多数在父母的娇惯纵容中长大,生活、学习缺少明确的目标,缺少简单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典型的自我中心论者;经常受教师的冷脸、指责、轻视甚至体罚,继而形成逆反、敌对心理,进而在干扰、破坏中寻找发泄的快乐,是极
4、端的排斥主义者。这样的孩子,唯有猛药攻之、循循诱之、谆谆诲之,别无他法。中午,洋洋母子如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当着洋洋母亲的面和洋洋进行了下面一段对话――“洋洋,?诉老师,你想过将来干什么吗?”“没有。”“真可惜,你已经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了,应该想想了。那你知道你妈妈希望你干什么吗?”“不知道。”(本来是理直气壮的洋洋,有些不好意思了)“洋洋妈妈,你能告诉洋洋,你希望他将来干什么吗?”“我希望,他将来能健康、自立……”“洋洋妈妈,你能告诉我,你们房子盖了,家里的生活也不是过不去,为什么洋洋父亲还要外出打工呢?你们这样做,究竟是为谁呀?”“还不是为了他
5、,钱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呀,我们就是想多攒点钱,将来供他学点知识、技术,将来好养活他自己呀,我们管不了他一辈子呀!可他……”说着说着,洋洋妈妈泪水吧嗒吧嗒直往下掉。“洋洋,你听到了吗?现在你的父母在尽力的养活你,将来他们老了,需要你养活他们时,你养活得了吗?”洋洋羞愧地低下了头。“洋洋,你能当着老师给你妈妈说说这段时间你的表现情况吗?”我趁热打铁地问他。“我……我……”我耐心的等待着,静静的看着他。简短的沉默过后,洋洋好像下定了决心似的抬起了头。“我打同学,还欺负小同学……在班上上课捣乱别的同学……今天还跟老师对着干……6我错了。”“洋洋真是个聪明懂
6、事的孩子。我真希望你记住今天我们的谈话,小心的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你能做到吗?”“能!”“以后有什么想法,找我谈好吗?”“好!”回答的很坚决。“那现在……”“我上课去!老师再见。”……在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注意观察,也听到科任教师的反映,洋洋确实改变了不少,虽然小毛病时有出现,但犯错的频率明显降低,那种故意、敌意的成分也逐步消失了,而且在尽力的补习前面落下的学习内容。洋洋妈妈对这次谈话的效果也很满意,希望在毕业前能和他的孩子再谈一次。案例B.诚然,小学六年级学生,12岁,男孩,母亲在学校附近办一小吃店,附带照顾他上学,父亲在四十里外一家砖厂打工,
7、帮人家管理砖厂,现受伤在家。2009年5月4日的早上,他和他的爸爸一起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走在他爸爸的前面。“老师,我不上了,我退学!”从他的嘴里蹦出这几个简单而且坚决的单词。之前,他的父亲和班主任分别找了我,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也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这天早晨,班主任发现诚然没到校,便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当从学生口中知道诚然在一家网吧上网后,班主任从这家网吧把他带回学校,在集体办公室对他进行了异常严厉的批评。可他“死猪不怕开水烫”,别说认错,就是一个字也不说。班主任一气之下说了一句:“让你爸来,把你领回去算了!”于是出现了上述情景。我很清楚
8、,这孩子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把“错误”归因在“面子”上,而不是“上网”上。不上学的原因并不是网瘾作怪,也不是厌学,只是“被老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