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

ID:3117106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_第1页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_第2页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_第3页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营造生动数学课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实现学生的发展,是很多教师一直在思考并在实践中探索着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浅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现以生为本,营造生动数学课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新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地实践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学生个体在课堂上都能闪现出生命活动的过程,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既要考虑教材的

2、编排,又要想到学生生活的实际,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在使用教材时,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让小学生在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时,课本中只给出了一幅分气球的情境图,教学中应如何出示这幅图?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都是教师教学前应该仔细揣摩的。  在教学中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结合临近元旦,根据学校元旦的活动安排,把情境图编成如下问题:“4为了迎接元

3、旦的到来,各班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把我们班的教室布置得更漂亮,学校买米了一些气球,准备分给各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营造了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赋予数学学习鲜活的现实意义。学生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产生了学习数学的需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学生基础,找准教学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作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从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重

4、新排列组合、联想、迁移,经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更复杂的知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他们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教学起点,实施有效教学。一般来说,在低年级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特点,尽量多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中高年级课堂上,应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先试后讲、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这样,学生从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

5、学生参与,体验知识形成4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思维的结果。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体验和再创造,其实质就是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中,探索最优打电话方案中数字变化规律时,我并不是直接把规律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一数字变化规律,我发现有的小组在纸上画示意图,有的小组用圆形纸片在一起摆出示意图,还有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圆片分

6、别代表不同时间通知到的人……  最后学生发现每次打电话通知到的人数是在前一次基础上递增的。我又让学生思考是怎样递增的、为什么会这样递增。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第一次老师通知了1名同学,第二次老师和接到电话的同学分别打电话能通知到2名同学,现在一共有3名同学接到了通知,第三次让这3名同学和1名老师再打电话就可以通知到4名同学……依次下去,打电话通知的人数是按“1人,2人,4人,8人,16人……”的规律递增的。通过探究,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抽象的规律。  四、捕捉学生资源,推进课堂生成  “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

7、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教学的多变性。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在教学“连续退位减法(1000-328)”4时,学生已经交流归纳出退住减法的计算方法,但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小手。我虽担心课堂的节外生枝,但还是让她发表自己的

8、看法。她的算法是这样的:  999+1-328671+1=672  这种算法显示了她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调整了原先计划,请她介绍想法。全班学生一致认可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