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

ID:3116024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_第1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_第2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_第3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数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

2、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要将3.2kg的花生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5kg,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3.2kg里有几个0.5kg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4,我问学生:“按‘四舍五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我又问:“为什么?”4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2kg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

3、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二、理清思维脉络,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后继学习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只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

4、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出示这样的题目:“男生有30人,女生是男生的4/5……”学生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条件的刺激下,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等一些隐含的中间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中的某些条件往往会为后继的分析建立新的显性条件。再则,不同角度的联想会得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

5、,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某班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一共植了120棵松树和柏树,柏树的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松树和柏树各有多少棵?”4通过读题,学生会明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柏树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的处理。就教师教学此题来说,不能就题论题,而应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有力渗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如提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甲:“把松树棵树看作单位1,柏树棵树为1/4”――这是分数解法;学生乙:“松树4份,柏树1份”――这是份数解法;学生丙:“松树与柏树的比为4:1”――这是按比例分配法;学生丁:“将松树设为x棵,那么柏树为1/4乘以x棵”――这是方程解法。不同角度的思考往往会得到

6、不同的解法,培养了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

7、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4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设计有价值的练习题,促进学生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