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947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初中数学解题中审题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解题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解答数学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题而异,特别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不仅题目新颖、知识覆盖面大,而且解法独特、技巧性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解题过程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水平。 关键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阅读理解;发散思维 在数学解题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不是对题目去做深入、细致、全面、准确的审题分析,不舍得在
2、审题过程中下工夫,而是急于得出题目的结论,甚至有部分学生还未读懂题目的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笔,导致出现错误。在解题过程中一旦“碰壁”之后,不是回过头来对题目仔细审查,而是原地苦思冥想,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还有部分学生看到文字较长的或较陌生的应用题型,就心慌了,不能冷静下来读题,越慌越是思维打不开,这也是导致现在数学难得高分的原因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当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入手4 即通过对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数据、图形等的认真阅读、反复推敲和周密分析,提炼出题目的重点、难点。这个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着重
3、的训练、引导,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的内涵,抓住有机契机,创设思维情境,熟悉数学规律,准确诠释题目中所给的隐含条件。例如,中考当中常见的图表信息题,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 几点: 1.细读图表 (1)注重整体阅读 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 图表题往
4、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 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4 二、联系其他学科以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建立起一幅关于所求问题的清晰的数学图景,初步构成解题的思维框架 这个思维的框架包括:认真读题、准确识图;翻译数学语言、转化隐含条件;排除干扰、正确解题这三个有机体的统一。例如中考中出现的阅读
5、理解题,篇幅一般都较长,试题结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根据阅读材料需解决的有关问题.阅读材料既有选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的,也有广泛选用课外知识的。考查目标除了初中数学和基础知识外,更注重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转化、范例运用、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然后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 解决型阅读题的关键是首先仔细阅读信息,弄清信息所提供的数量关系,然后将信息转化为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进而解决问题。 三、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加强审题
6、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精辟的讲述,只能使学生达到领会习题的水平,而要想达到运用这种水平并成为技巧,必须经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审题的强化训练。其常见的训练方法有“启发式、导学式、发现式、问题式、探索发现式”等等。还可以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渗透,形成“多重教学方法”4。告诉学生不要畏惧这种习题,要迎难而上,只要仔细分析题意,其实也不会难,给他们打气。最终较好地贯彻和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础概念、基本内容、典型例题较全面了解基础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基本内容的灵活运用,去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多练习。 “在生活中学数学,
7、到生活中用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主旨之一,我们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则显得至关重要,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反复引导分析,学生不断练习才能养成。学生只有经过了不断尝试,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精髓。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意在审题、激发、质疑、解惑上下工夫,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顾继玲.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10-08.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