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

ID:3115577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_第1页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_第2页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_第3页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_第4页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略谈一、二。  一、倡导民主,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教科书质疑。  [案例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小猫种鱼》时,课渐近尾声,教师让学生用“种”字扩词,并造句。孩子们异常

2、兴奋,高举小手,说得清晰、流畅,童声、童趣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生: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  生:爸爸在山坡上种果树。  师:说得真好!  生: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  (哈哈,孩子们大笑起来……)5  师(示意大家停下来):好孩子!可以!但你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吗?  生(自信地):我听过一首歌,名字叫《种太阳》!  师:没错,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能唱给我们听听吗?  生:可以!(唱了起来,大家鼓掌)  生:老师,毛主席种了中国!  (大家惊奇地看着这位同学,也看着老师,似乎在期待老师的“评判”。)  师(赞许地点了点头):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一

3、讲毛主席的故事,好吗?  (接着,老师讲了毛主席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教师带头为这位同学鼓掌,该生异常激动地笑了,其他同学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  “毛主席种了中国?!”嚯,真是一个大胆的话题。高明的教师理解孩子的创意,他没有责怪,而是赞许地点了点头,此时无声胜有声。接着老师给同学们讲起了毛主席领导人们建立新中国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带头为那位“标新立异”的同学鼓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发自内心的为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成就而自豪,而激动不已!在宽松、和谐、民主、舒展的气氛中,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4、 二、创设时机,张扬个性5  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传授者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多给他们创设沟通的时机,让他们在自我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拓展思维,张扬个性。  [案例2]  这是《给予是快乐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去碰撞。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生潜心读课文。大约十五分钟之后)  生1:给予是快乐的,当你给予别人时,你会感觉到自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是个特别能干的人,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5、  生2:给予是一种奉献,一种无私的奉献。比如,我们经常给有困难的人捐款、捐物,就是一种奉献,不图报酬,不计名利,只是为了能帮助别人。那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需要大家有一颗诚挚的心为他人做奉献。  生3:课文中小男孩给了弟弟真诚的给予,保罗给了他们弟兄俩以真诚的给予。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让人接受。但生活中的给予往往成了施舍。君不见大路旁的“路边人”端着脏兮兮的小碗蹒跚向你走来,你摸了摸口袋,从一叠钞票中找出一枚硬币,高昂着头,高举着手,“嘭”的一声,硬币落入“路边人”的碗里,置他的感谢于不顾,这是不是一种施舍?这种“给予”能接受吗?所以,我奉劝所有需要接受的人

6、们分清“给予”和“施舍”,给予可以接受,施舍绝不能要!  这时,一位怯怯的男生站起来,说:“我认为给予是一个银行。我从小失去了爸爸,姑姑疼爱我,给我买吃买穿的;邻居们照顾我,经常给我送些大哥哥大姐姐穿着小但还挺新的衣服,也经常给我送一些饭菜来;同学们帮助我,经常送一些学习文具给我,我感谢他们。但他们中有人说:5‘长大了别忘了我们哦’,让我感到特别有压力。‘别忘了我们’不是让我将来回报吗?他们想让我十倍百倍地偿还他们。‘给予’不是银行又是什么?”  ……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不仅要理解文章表面的文字,还要读懂其背后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

7、地走进文本,和文章中的人物有机地完成对话的过程。由于孩子们的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对“给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虽然这段对话并未得出什么统一的结论,但是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立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思维火花的迸发。  三、鼓励期待,珍视感受  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受到表扬、鼓励时,大脑就分泌出内酚酞,这种物质比相同量的吗啡强50~100倍。因此,作为一种教学,对话中也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一位教师在教学《麋鹿》一课时,当学完麋鹿的外形特点后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辨别图上的鹿是不是麋鹿,全班同学立即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但当让其说出为什么时,有些同学仅说出一两条原

8、因,便不知所措。聪明的老师及时地肯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