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ID:27434966

大小:68.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_第1页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_第2页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_第3页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_第4页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摘要:文言文教学一味沉溺于咬文嚼字,忽视了文化传承的美质鉴赏,更是忽略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对比阅读、按图索骥、推波助澜、体验式阅读等多种形式研读文本,既化解文言文语言障碍,增加其趣味性,又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思维;训练文言文教学过于偏重于文本字词句的翻译,就会忽视文言文文化传承的美质鉴赏,忽略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教学的最终

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本人做了一些尝试,请方家指正。一、对比阅读,训练学生思维的聚合性有相似点的文言文对比阅读,异中求同。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如教《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我借助已学过的《答谢中书书》导入,由点及面,使学生对六朝文学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导入录如下:”(教师轻吟,勾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学生记忆,有同学慢慢附和)一一还记得这篇短文吗?_

3、_对,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朱元思书》有什么相似点?(同学们开始发现之旅。如:题目相似,都是书信;作者年代相同;文章多用四言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六朝山水文和文人书信的特点。)然后,再将两篇文章的结构进行对比,学生发现:都是先细致写景,末尾一句抒发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乃心意相通啊!由这个中心句继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书信本意。师:二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畅怀交谈,意欲何为啊?生1:可能是规

4、劝朋友放逐名利,寄情山水,生2:可能是山水美景触动作者,与朋友共〕(教师对六朝文风的形成的政治背景进行简要解说。)教师在学生“悱”“愤”之时启发思考,就会达到抛砖引玉之效。二、按图索骥,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有目的的思考才有意义,正确的思考动机与强烈的思考兴趣和愿望,能推动学生积极地去弄清楚为什么思考,思考什么,怎样去思考。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总有一些提纲挈领的语句,教学时,教师抓住中心句反观全文,能更清晰地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对文章构思产生深刻认识。这样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处发

5、现与思维目的相关的事例,思维活动就有章可循,有始有终。这样的课堂也比平铺直叙字词句篇的惯性教学要有趣有效。如执教《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用三个问题逐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此”指什么?本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全文以“勤”和“艰”组织材料,哪些内容表现了他学习的勤奋?哪些表现了他学习的艰难?3.全文又用什么顺序结构全文?请找出关键性语句并理清层次。文章结构理清后,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自然获得阅读理解和鉴赏的技能技巧,也分解了学生词句理解的难度,有利于文言语感的养成。同时,

6、学生的思维从凌乱到合理再到细致,和文本严密的逻辑相得益彰、环环相扣。三、推波助澜,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智力活动中向纵深发展思考问题,透过言语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要利用文本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更多更有意义的问题。本人执教《五柳先生传》摘录一节如下:师:请同学们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联系阅读积累说说你眼中的五柳先生。(生默读,小声议论)生1: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气节的人曾不吝情去留”,是一个生2:他“性嗜酒,…•-率真旷达的人。生3:他借黔娄之妻的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明自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生4:他“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生5:他家“环堵萧然”“箪瓢屡空”,他家很穷,却“性嗜酒”,他不太负责任。他被请去吃饭喝酒,他的家人呢?(这一问,教室里议论纷纷,有人赞叹,有人反对)师:看来你的一问激起了同学们的疑虑,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请问:他爱喝酒,他平常怎么过酒瘾?生6:家里穷买不起,偶尔喝酒

8、都要“亲旧”请。师:亲戚朋友能请他喝酒,说明什么?生7:他人缘好,他是读书人,受人尊重。师: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会受到尊重的。我们探宄一下他“穷”的原因。我觉得他穷不是因为他懒惰,有诗为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生8:他的贫穷是社会造成的。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生9:他种地的技术不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同学热情很高,七嘴八舌。一女生举手)生10:我觉得五柳先生如此勤劳,又有这么高雅的志趣,难道他就自甘贫困,忍受这一切吗?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