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438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 【摘要】中华民族是世界的礼仪之邦,优良的教师职业道德源远流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的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这个时代,新的师德建设显得尤为主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师德现状 【中图分类号】G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93-01 师德,即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出色的。他们几十
2、年如一日,热爱学生,恪守职责,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抵挡不住外来不良思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他们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师德出现了滑坡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事业心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下,已有相当数量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想方设法谋取利益。有的教师甚至停薪留职、下海经营、跳槽,使教师队伍“显性流失”5;有些教师捧着铁饭碗、打着小算盘,课余到社
3、会上大量兼课,或者开办各类培训班,摄取钱财,把学生看成赚钱的对象,向学生推销产品并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他们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内外满头大汗,精力过于分散,授课心不在焉,造成了教师队伍的“无为”,对非本职工作的“行为”充分反映了部分教师理想信念,师德观念已淡化,事业心、责任感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们民族“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坚守本职岗位,用强烈的事业心共同支撑起我们民族的崇高事业。 (二)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我们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
4、,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缺少爱心,偏爱尖子生,对后进生冷言冷语,对“好学生”爱得真切,爱得投入,而对“后进生”却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甚至歧视后进生;尤其在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学生思想状况漠不关心;有的教师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不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大量布置作业,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消极、抵触,未到小学毕业,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对后进生采用讽刺、挖苦,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或以罚代管,少则十元,多则几十无,对那
5、些“屡屡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甚至让学生家长“领走了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缺乏进取心 教育家加里宁说:“5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与学习,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教师队伍以后就不再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很
6、少关注教育方面的报刊,教育方面的书籍也很少阅读,久而久之,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不良师德现象分析: (一)价值观念扭曲 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型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们旧有的价值观受到挑战,多元的价值倾向使有些人在选择面前慌了手脚,一些教师走进了金钱至上,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误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富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死灰复燃,他们不甘于清贫,不安心教育,以职谋私。 (二)教师待遇低 由于
7、经济的发展,竞争体制和分配体制不健全,教师收入明显偏低,有些地方对教师工资时常拖欠,住房难办事难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敬业,乐业”的热情减退,制约着他们履行职业道德。 (三)工作压力大 有些教师心理素质不强,在工作压力下表现出烦躁易怒,甚至怒骂斥责学生,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不能均衡,师德的实施便无从谈起。5 (四)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有些教师对于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但盲目从教,还表现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一有错误便进行过分指责,羞辱且不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生不能说一个“不”字,
8、大小事物都由教师一个人决权而不考虑学生,教师评价机制由于受传统的、狭义的学生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的影响,一部分教育管理干部把眼睛盯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上,把考试排列的名次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尺度,在评先、评优、评职称等级上全力倾斜,而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予重视,师德建设处见了空白,教师们在这种氛围中,德育参与意识逐渐淡化,不再追求道德上的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