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

ID:3114780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_第1页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_第2页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_第3页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超重和失重问题各个击破  超重和失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它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会物理的生活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的实质比较困难,甚至从物理名词表面去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分类总结超重和失重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的类型,摆脱对超重和失重的错误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已知运动情况,判断超重和失重情况  例1.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随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

2、速下降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B.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C.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这时候宇航员不受重力了  D.电梯正在减速下降,人在电梯中处于超重状态  分析:本题需要从加速度的角度理解超重和失重:超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失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分量。可见,判断超重和失重状态最关键的是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  A: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B:加速度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既不超重也不失重。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只是物体的视重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D:加速

3、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  二、已知超重和失重情况,判断运动情况  例2.升降机地板上放一个台秤,秤盘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秤的读数为1.2mg时,升降机可能做的运动是()  A.加速下降B.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  分析:本题需要从压力和拉力的角度理解超重和失重:超重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失重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秤的读数比物体的重力大,说明超重,升降机加速的方向向上。因为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所以速度方向有两种可能。若速度向上,则电梯加速上升;若速度

4、向下,则电梯减速下降。D正确。  三、系统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例3.如图1,台秤的托盘上放一杯水,水中一木球(ρ木<ρ水)用细线拴在杯底而处于静止状态,当细线突然断裂时,台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4  分析:方法一:当细线突然断裂时,木球加速上升,木球超重m木a。同时有相同体积的水加速下降,水失重m水a。又因为m水>m木,所以整体失重(m水-m木)a,所以台秤的示数将变小。  方法二:当细线突然断裂时,木球加速上升,同时有相同体积的水加速下降。由于系统这两部分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判断系统的超重和失重问题时不能只单看部分的加速度方向,还要看系统整体重心的加速度方向。  因为木球加速上升,同体

5、积的水加速下降,所以整体的重心还是加速下降的,所以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台秤的示数应减小。  四、利用超失重观点解决问题  例4.如图2,粗糙斜面体M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m沿斜面下滑时,地面受到的正压力可能是()  A.等于(M+m)g  B.大于(M+m)g  C.小于(M+m)g  D.无法确定  分析:m下滑时可能有三种运动情况。(1)匀速下滑,系统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2)减速下滑,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3)加速下滑,系统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分量,处于失重状态,C正确。  五、完全失重  例5.前苏联时期在太空中建立了一座实验室,已知这座实验室内的

6、所有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此实验室中,下列实验可以完成的是()  A.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做托里拆利实验4  C.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D.用弹簧秤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分量等于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线的拉力)都将变为零。单摆停止摆动、浮力消失、液体不再产生压强、与重力有关的测量仪器都不能使用,但物体的重力仍不会改变。天平是利用了杠杆原理,物体对托盘需有力的作用;托里拆利实验与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是用来计算浮力大小的。D正确。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二中)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