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

ID:56965733

大小:893.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22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_第1页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_第2页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_第3页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_第4页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重和失重 连接问题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重和失重连接问题一、超重和失重1.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①________物体的重力.此时支持力或竖直悬绳的拉力作用只平衡物体的重力.2.超重当物体的②________方向向上时,它对悬挂物(如悬绳,弹簧秤)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③________实际重力的现象叫超重.自主再现3.失重当物体的④________方向向下时,它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⑤________实际重力叫失重.完全失重:物体向下的加速度⑥时,它对悬挂物或支持面的压力等于零的现象叫完全失重,它是失重现象中的一

2、个特例.【重点提示】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二、连接体问题——研究对象的选取1.隔离法的选取适用情况: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2.整体法的选取适用情况: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3、.①等于 ②加速度 ③大于 ④加速度 ⑤小于 ⑥等于重力加速度自我校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规律方法1.隔离法的适用条件:(1)系统各物体加速度不相同(2)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2.整体法的适用条件:(1)系统内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2)求系统(看作一个质点)受到的外力探究应用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跟踪训练1 两个叠在一起的滑

4、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B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零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μ1mgcosθD.大小等于μ2mgcosθ诱思启导(1)能否求出A、B的共同加速度?(2)B受的摩擦力为A、B系统的内力,应如何选取研究对象?【解析】 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θ-μ1(M+m)gcosθ=(M+m)a得a

5、=g(sinθ-μ1cosθ).由于a

6、生的现象,可以对问题做出快速判断:(1)发生超重时,物体对悬挂物(绳或弹簧秤等)拉力或对支持面压力大于重力.(2)发生失重时,物体对悬挂物拉力或对支持面压力小于重力(a<g)或完全消失(a=g时).(3)在已知物体对悬挂物拉力或对支持面压力大于或小于重力时,判知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际上,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有分量,就会产生超重或失重现象.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方向并不一定沿竖直方向.另外,超重和失重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例2 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室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

7、电梯房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C.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D.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解析】F-t图线中的力F是钩码对传感器的作用力,也

8、等于传感器对钩码向上的拉力,当F=10N时,钩码(连同电梯)正匀速运动(向上或向下),t1~t2时间内,拉力小于重力,钩码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加速度方向向下,即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运动,而在t3~t4时间内,向上的拉力大于重力,钩码处于超重状态.即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故A、C正确题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