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719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角度转移”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角度转移”的教学 化学――初中三年级初始科,有道是“万事开头难”,想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掌握好这门功课,确实需要教师花一番心思、找一些小窍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诗句给予我们启迪――角度转移。角度转移应用在教学上就是把教师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
2、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需要进行熟练的“角度转移”,以求得思维上的“同频”,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灵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成竹在胸: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教学是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战斗”,教师需精心严谨设计各种“预案”。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会从哪个角度去怎样想?他们未表露出自己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状况,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其心灵上的沟通。如讲授催化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时加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学生就会出现思维定势“二氧化锰是催化剂”4,断章取义,无论什么情况下一见到二氧化锰都认为是催化剂。在此,教师有必要举例4HCl+MnO2=MnCl2+2H2O+Cl2(虽然未学过),此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物,如此来打消学生原来思维定势的误会,使学生能立体、客观、严密地认识催化剂。 2.知难而进:帮学生之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未必容易或者说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
4、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一包硫酸铵样品中含氮量为20%,求硫酸铵样品中硫酸铵纯度?学生最怕文字、数字少的计算题,因为它隐藏的内容不容易被发现,如果我们设置了一个过渡引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纯净的硫酸铵中(即100%)含氮量为多少?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比较:硫酸铵100%时可求出含氮量为35%,这样,知道含氮量为20%,学生就会明白怎样去求解硫酸铵样品的纯度。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 3.柳暗花明:解学生之所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5、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学生表情凝重、面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上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4若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配合,成为学生继续思考、继续学习的障碍,严重时会产生厌倦情绪,使思维中断。高明的教师会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果断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缜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欲答不能又而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研究与探索,起到“释疑”的效应。如讲述洗气原理时,
6、学生对气体从哪一个导管口入、哪一个导管口出,不甚理解。这时我们与学生回顾我国南方农村有些人常用来吸烟的水烟筒,分析其原理,再拿一个洗气瓶让同学们来亲身体验实践一下,学生才点头明白。学生的疑往往是朦胧的、难于言表的,这里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 4.暗度陈仓:纠学生之所错 “请注意,现在有个别同学心不在‘马’了”,“老师,是心不在焉”。我有时发现学生听课走神时就故意提高嗓子说了这样的一句,学生马上给我纠正。教师在批改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
7、上故意“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在黑板上标镁的化合价时,有意在单质镁正上方标出正二价,而且神情严肃、态度认真、一丝不苟,这时有些学生在下面喊:“老师,单质化合价为零!”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5.剪一段时间来互动:分享学生之所乐4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分享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
8、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旺盛、更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师生共同感受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更足。 总之,教师通过角度转移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和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