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83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6
《对中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势在必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伦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而这种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生态伦理教育。中生生作为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对其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既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关键词:中学生;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 一、前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利己主义对文化、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进行无情地掠夺
2、和破坏。人类的贪欲所导致的大工业社会的建设,与全球面临的生态困境有着直接关系。与生态危机相比,道德危机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样会对环境的持续恶化推波助澜。生态伦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而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生态伦理教育。5 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注重知识教学,忽视过程和情感教育。[2]事实上,在生态环境教育中"知"的培育只是浅层的,惟有"德"即价值观培养才
3、更关键。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既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而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才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研究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及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动态 目前对生态伦理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伦理观的研究和生态伦理实践的研究。在生态伦理观方面,白奚(2002)、徐嘉(2004)、徐朝旭(2009)、闵绪国,龙钰(2010)对儒家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万物一体"的儒家生态伦理观念;赵春福、鄯爱
4、红(2001)、秦永红(2001)、耿加进、黄承贵(2003)、乐爱国(2004)对道家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自然无为"、"好生恶杀"、"有形皆含道性"的道家生态伦理观。林伟(2007)对佛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佛教中包含"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意义。在生态伦理实践方面,主要进行了生态伦理教育的研究,张静(2003)、魏彩霞(2008)、范萍(2010)、孟志红(2012)对高校生态伦理教育进行了探索,认识到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必须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的研究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以实现社会的可
5、持续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丁杨平,周守标(2006)、陆天婧(2008)、杨元璋(2008)、李建芝、顾咏梅(2012)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态伦理教育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生态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三、在生物课程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5 在生物课程中实施生态伦理教育具有应然性,一方面是由于生物学课程是生态伦理教育的显性课程,另一方面取决于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以生物课程为依托,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标准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虽然没
6、有直接提出这一概念,但都蕴涵了生态伦理内容。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为生态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生态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科都渗透了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道德的因素,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都可以与之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物教师就更应该增强生态伦理教育方面的意识,努力挖掘所教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国情,在传授环境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课
7、堂渗透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而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课堂渗透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使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圈的关爱,有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渗透和拓展生态伦理教学内容。初中生物教材及高中生物教材中,都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物种的丰富及生物多样性。也选取了一些初步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科学史,感悟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由于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列项
8、注明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要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中程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生态伦理教育至关重要。 四、生态伦理教育的其他途径5 学校中进行的生态伦理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主要的,但它并不是生态伦理教育的全部,对现实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有限的。生态伦理教育应该是全社会的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起到强化生态伦理教育的效果。社会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