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41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的互动交流作为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促进,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教
2、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疑,从而有针对性的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疏导、释疑、解惑,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应运用合作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二、根据课文内容开展教学体验活动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情境性。对于一些故事性或者画面感较强的课文,可以提前安排学生熟悉课文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时间表演。比如《背影》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将父亲的形象用表演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刻画父爱的伟大。相对于教师以往向学生阐述总结,学生被动地理解和
3、记忆课文内容来说,课堂表演不仅赋予语文课堂生机活力,也为学生主动学习把握人物性格与情感,体验作者思想倾向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更是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境界。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和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展开。传统的“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太多的权威与不可侵犯性,忽视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因此,教师要建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师情
4、感的渗透。互动的最终体现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不论是性格活泼的学生还是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善待和宽容学生,主动建立师生双方相互信任、良好合作的关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 四、积极的评价4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而且心灵也很脆弱,此时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塑造有很重要的影响
5、。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评价都倾向于对学生多批评,少赞扬。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常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对教学活动和学生都弊大于利。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对学生更进一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及思考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最终达到认知与情意统一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增加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从课堂开始到结束师生互动重要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实现的师生互动,对教学活动而言,是
6、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参与。教师在提问之前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对于课堂上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设计较难的问题引导爱挑战、发言积极的学生回答,若是回答错误也不要立刻批评,更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话语,否则不仅会破坏课堂氛围,阻碍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严重的还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有可能对学生身心发展都不利。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回答对与错,都应当及时予以表扬,先表扬再分析对错及原因,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教师应加强职业修养,提高教学能力4 有效的课堂互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
7、特别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互动效果有很大影响。课堂师生互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后者只需学生认真记忆和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就可以了,而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把握不好目标和方向,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法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有效互动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韦淑红)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