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

ID:31118649

大小: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6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_第1页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_第2页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_第3页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_第4页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及完善摘要:资源节约的理念需要立法来体现和倡导,资源节约的权利和义务需要立法来明确和规范,立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初具规模,但仍有缺陷,应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的优势,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律功能;法律保障中图分类号:D1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11)03-0091-04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

2、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人认为,节约型社会(是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简称,下同)是指国家通过采取经济、技术、法律等措施,促使政府、一切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出现资源能源的浪费,从而形成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社会状态。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仅是针对资源的节约使用,更是对现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理念的反思与超越。一、我国节约型社会法制建设现状及缺陷

3、(一)我国节约型社会法制建设概况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形成,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直接制约着节约型社会建设。就节约型社会法制建设而言,目前我国制定了以下相应的法律法规:1.法律。自2009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目前节约型社会立法建设的一大亮点。其他几部单行专门法律包括《节约能源法》(2007年修订)、《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颁布)和《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颁布)等。此外,各领域的相关专项立法有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

4、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正)、《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正)、《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正)等。2.行政法规。2008年国务院相继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3.政府部门规章。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了涉及造

5、纸工业、报废机动车拆解、太阳能集热器等多项环境保护标准。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二)法律缺陷分析1.法制体系不完善,立法领域存在空白“现行法律在立法时大多是单纯以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甚至有部分法律仍然支持或者说不反对牺牲资源环境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这就使中国现行法律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不利于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体系。”同时,在立法领域尚存许多空白之处,《资源综合利用法》、《反浪费法》、《节水条例》、《资源开发保护法》、《资源税法》、《保护生物多样性法》等法律法规急需制定实施;在

6、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方面,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资源稅收制度、资源保证金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权属制度、资源综合利用制度、节约型消费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没有一部统一的综合性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性法律,各地方性法规之间往往会存在冲突。由于现行法律冲突和立法缺位,节约型社会法律促进机制不能以一部统一的法律为中心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法规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不少方面甚至无法可依。1.立法

7、技术不高,手段单一,激励性不强我国的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一直以来过于强调硬法调控机制,即注重釆用刚性的、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手段,而忽视了借助利益诱导、激励机制等软性手段来实现资源节约社会的法律保障。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构建“五型社会”(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型社会)的要求,这对我国环境资源法的法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当前环境资源“软法”与“硬法”两种资源,还无法有效地协调与沟通,全面回应环境法治静态与动态两种运行机制

8、的内在诉求,运用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混合机制保护和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保障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循环性社会的根本保证。当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球性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