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602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研读教材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读教材的艺术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台上”功夫,课前准备则是“台下”功夫,而研读教材则是基本“功夫”中的一种。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要想练好这门“功夫”有三点不容忽视:首先,在观念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雄视教材。从学生的“学”出发,重视教材而不囿于教材。其次,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先要从形式到内容,解决理解的问题,再从内容回到形式,解决写的问题。第三,置换教师身份,实现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多元地解读教材。 【关键词】教材内容形式对话 常言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类似于“台上”的表演,而课前准备
2、则是“台下”的功夫。“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不是一种誓言,也不是一种承诺,而是明明白白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有许多,例如:学习《课标》,了解学生等。研读好教材是基本“功夫”中的一种,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课堂上老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会进行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师是主导者,像节目主持人,要想组织好这场对话,就得艺术地做好课前研读教材这门“功课”。下面就我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思考: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雄视教材5 研读教材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研究即将教学的课文、艺术地处理教材、对教
3、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过去,教师研读教材就要弄清楚课堂上老师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而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老师更重要的是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要求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法,选择教法,达到在课堂上“用教材教”的目的,而不是“教教材”。 为了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把小学六年中学生在每个年级段应该达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分配得非常清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能把《语文课程标准》了然于胸,他的眼界一
4、定会高远,教学设计一定会阔大。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研读全套教材,至少是一个学段的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与目标”是以学段来制定的,只有在读了一个学段的教材之后,你才能把握好应该在哪个年级、哪个学期、哪篇教材中实践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新学期伊始,我们需要依次研读:某一册教材,某一个单元的教材,某一篇教材。 心里有学生的主体地位,脑中有《语文课程标准》这把标尺,我们就能够做到居高临下地雄视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教材所囿。 二、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从形式到内容,这个过程解决的是
5、理解的问题。一篇文学性课文,它的形式包括体裁、语言、结构等方面。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秋天》是一首现代诗,《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篇希腊神话故事,《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说勤奋》是一篇议论文……5即使是一篇应用文体也会有形式上的特点。例如书信,就有称呼、正文、结语、署名和日期等形式要素。一篇课文的内容则包括题材、情节、主题等。形式是给阅读者的第一印象,我们研读教材也必须从这里入手,进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一样,第一眼看到的是他的长相,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高是矮等,然后接触到的才是
6、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形式到内容之后,还有个从内容再到形式的研读,这是解决写作的问题。前一个回合研读的是“写了什么”,后一个回合研读的是“怎样写的”。随着“怎样写的”这个问题的出现,自然会延伸出“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当你弄明白了这样的内容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而不用那样的形式来表达时,反过来,你就能知道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就该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了。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两大目的。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云雀的心愿》一文,从形式上来看,体裁属童话,在语言形式上以小云雀与云雀妈妈的对话为主。从内容上来看,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告诉学生森林的
7、重要作用,号召大家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家园。解决了理解的问题之后,我们还得从内容再回到形式,追问:课文采用了怎样的形式把内容呈现给读者?(课文的体裁是科普童话,以人物的对话描写为主。)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形式?(阅读的对象是儿童,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将科学知识包含在故事中,既浅显易懂,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样的一个过程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 三、置换教师身份,实现与文本的多重对话5 语文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当以多种身份出现,实现与教材的多重对话。研读者的第一重身份应当是一位读者,面对的文本就是一篇纯粹的作品。通过阅读、理解、感悟和体
8、验,读懂文本“写了什么”。研读者的第二重身份应当是一位教者,面对的文本是“教本”。从准备教学的角度出发读懂文本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读懂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