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

ID:37309117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_第1页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_第2页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_第3页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论文:加强语文教材的研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丁少洁问题背景:语文教师在上课时,预设不周全,充分不准备,对课堂乃至一篇课文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无定数。因此,走进课堂,让学生翻开教材,从读书开始,带领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回答、讨论、交流、读书、汇报,这种“没有航标乱行船”的做法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教材,没有真正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分析问题。原因分析: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使教学途径更为便捷,特别是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兴起,使许多教师从

2、繁重的手抄备课中解脱出来了,教师不再备课,或直接采用名家名篇的教案,备课钻研教材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理解不到位,读得不深入,教案不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等原因,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策略: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

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实施的途径是借助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如何更好且更大的发挥教材由量变到质变,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那么,对教材的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说,对教材的分析和认知直接会影响教学的设计,进而影响着我们的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如何更加深刻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领悟教材的资源,进一步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的要求怎么更加有效地去设计科学、合理、充满情趣的教学程序,依次来实现我们的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因

4、此,我认为应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性进行再研究。通过研究,让教师能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找到教材的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点,更加科学、有效地找到实施目标的途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自身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学生与自我——基于学生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在钻研语文教材时,我们要突出全人发展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在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吗?”像这

5、样外延很大的问题往往适合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现教材的作用。如《健忘的教授》,学生从中发现了伊里奇教授的性格特点:既健忘又不健忘。这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却又能在他身上得到统一。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他表现在工作上不健忘,如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是权威,但又在绘画、音乐方面也有着惊人的才能,这样的人才真是不简单呀!”有的说:“他在生活上特别健忘,三次都没有认识他自己的学生;外出散步时弄丢了儿子;还将自己开出去的小汽车忘在其他城市,自己买票坐车回家了。”我问:“通过这些事例,你怎么看教授?”学生笑着说:“正是

6、因为他对工作太专注了,所以生活才老出错,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学生在判断、比较、取向中,有意识地接纳教材中隐含的因素。学生与他人——基于合作意识培养要求解读语文教材  在解读教材时,既要在教材中寻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内容,又要在设计中渗透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教材内容体现培养学生对待他人正确认识的课文有很多,如《用目光倾听》、《雪地贺卡》、《快乐王子》等课文,教学目标中都明确地提出初步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有颗善良的心,懂得互相尊重、乐于助人的纯正之心。如教学《雪地贺

7、卡》这篇课文时,对到底让不让刘玲知道作者替雪人写信这个秘密呢?学生争执不休,一方认为:应当刘玲知道,因为骗别人不对,刘玲是个小孩子,应让她明白诚实的重要性。一方认为:不当刘玲知道,不然刘玲会特别伤心的,她的梦想就破灭了,应让她有一个有秘密的童年,这是美好的童年。两方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然而,生活就是这样,有时人世间的事应该让人们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这样人活着才有意义。作者正是基于此目的,所以写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这也是在保护童心、童

8、真呀!通过辩论,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学会思辩的方法,注重指导学生统一认知、感悟、体验生活形式,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指责,不取笑,从对方的想法出发,抓住对方思考的本质所在,为对方设想,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趋予完善。学生与自然——基于生命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片绿色的山林,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捡到的人请还给坪林村,还给山猪潭,还给大自然。”这是在教学《最后一只白鹭鸶》课文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