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ID:31012568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摘要:问题提出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手段;问题提出还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窗口;问题提出更能改进学生对数学的态度。针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从构成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入手,在创设的情境中,在自学的过程中,在反思的观照中,有效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提出;培养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问题

2、提出”与“问题解决”一样,都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得多,学的东西就多;问得深,学得也深;不再问了,思维大半停止了,学习大半停顿了。在当今的课堂中,我们只能看到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而较少听到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录像优质课评比中,120节参评课中仅有2节课出现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所占比率实在太低。就算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题,等待多时,得到的结果多半是静默一片,或是“没有问题”的高声齐答。大多数教师也乐得顺水推舟,鸣金收场。学生为什么会有疑不问?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呢?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7

3、  原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毒害。现今的教师,明知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探索,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还是不得不抓紧时间,多多提问,多多讲解,仿佛这样抓紧了课堂的分分秒秒,心中才感觉踏实。至于学生提问的能力,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我们还难以考查。因此,教师也对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自然就放弃了培养。而把目光停留在让学生解决教师所提供的现成问题上。  原因之二:担心无法驾驭课堂。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必然参差不齐,提问涉及的面必然广泛,面对这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教师教学必然不能按照既定方案“顺利”进行。为了避免麻烦和尴尬,于是仅安排

4、少量时间让学生提问,其实是走走过场而已。学生也是明察秋毫,配合默契,渐渐地,对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我们就都习惯并认可了。  原因之三:客观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情境资源几乎都配备好了相关的问题,教师和教科书几乎包办了课堂上所有问题的提出,学生呢,只有乖乖地举手回答现成的问题。学生提问的权利被剥夺,“思想的源泉”从上游被斩断,学生自然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了。  所思所感:学生丧失提问的兴趣和能力,必然导致学习主动性的缺失,这是学习上比较可怕的现象。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但它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结晶。研究表明,学生对提

5、问的兴趣,远远大于回答问题的兴趣。学生间通过提问,可互相启发,共同完善,组成一个多样、开放的问题体系,对学生提问没涉及的内容,教师可再补充提问。因此,我们不妨在呈现学习材料后,让学生先动动脑筋,来提提问题,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方法7  构成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至少包括:自我对情境的观察、解释能力,对数学问题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对已知问题的再阐述能力等。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一些训练,以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  1.合理拓展――在创设的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  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

6、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在数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我对情境的观察、解释,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和相应的数学结构,那么,数学问题也就自然地在头脑中形成。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总复习中,为培养学生综合提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出示了图文结合的如下信息:  右图是某商业区的平面图。  要求学生据此情境提出较易和较难的2个问题。  除了部分学生给出的问题明显没有难易之分外,学生所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A类:未扩展的问题。如“新华书店在中心广场南多少千米处?”此

7、类问题对给定情境未作任何扩展。  B类:扩展的问题。如“邮电大楼位于中心广场东面3千米处,请你用‘?’在图中表示出邮电大楼的位置。”此类问题借想象对情境进行了合理的扩展,属较好的问题。  C类:提出的问题“陈述不清或语意含糊”。如:“步行街在东面3千米处,请你画出这条街。”“文化宫在西边什么地方?”等。7  D类:所提问题完全脱离情境。如:“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垂线怎么画?”之类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教师的提示,学生提不出超越图上情境的生活问题,如“乘出租车从新华书店――中心广场――某处(在图上标示),要付车费多少元

8、?”“小明1分钟走100米,从新华书店――中心广场,小明步行约需多少时间?”等问题,这类问题是脱离了机械模仿,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了合理的再创造,从而编制出的一个组合问题。这是产生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学生进行这一训练的关键之处是问题情境的合理设置,而对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