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

ID:22126472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_第1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_第2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_第3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_第4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不敢、不愿或不善于提出数学问题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状况。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则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性知识,使学生敢提、想提、乐提、多提、善提。  关键词: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培养  :G633.6:B:1672-1578(2010)08-0117-02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可见科学家对提出问题的重视。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笔者在对目前教学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探讨。  1、目前的教学状况  虽然新课改已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仍然普遍存在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1主观上,学生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是学生怕在课堂上冒然提出问题,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引起教师的反感,被教师批评;其二是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

3、与课堂无关,被其他同学嘲笑打击;其三是即使学生有问题想提,但不知如何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四是学生胆小,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对提出问题有紧张感;其五是学生个人由于储备的知识和能力不够,根本无从可问。  1.2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用自已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成的问题代替学生自我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只需要学生进行解答,不提倡或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了。  1.3现在的数学教学状况普遍存在重数学结果,轻数学过程;重标准答案,轻潜力开发;重基础知识,轻实践活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

4、练与培养,忽视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训练,学生缺乏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性知识,从而使大多数学生不会提出数学问题。[5]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2、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一个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且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会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索、思考,激活认知的冲动性和活跃性,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2.1建立平等

5、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合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宽松、愉悦、感到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同样,教学的过程也不应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解惑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合、引导者转变,树立具有渊博知识和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鼓励的微笑、温和

6、的教态、高度的热情、亲切的语言、饱满的精神、勇于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无不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自由,激发学生内心的自信,消除紧张、焦虑、恐怖的因素,使学生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提出问题。  2.2创设丰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提出问题。问题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问题情境指一个人在进行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对某种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不理解、不清楚的情境,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有利于激发人的学习兴趣,促使人积极思考、探索。数学问题往往于生活、生产实际,又为生活、生产实际服务。因此教师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背景中为学生创

7、设有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新旧知识结构的失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引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提出问题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中,提出“为什么一扇门不管开到什么位置,它总是与地面垂直的?”;“如何在河岸边的某地建造一个水泵站,使得到河岸的同侧的两个村庄所用的水管最短?”。  2.3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心理学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