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ID:3099343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1页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2页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3页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4页
资源描述: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通过儿童动手操作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思考、叙述,促使知识内化,发展儿童思维能力,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如在教学《统计》中,我一开始给每一小组发了小猪、小猴等动物的头像,让他们认识了这几种小动物,然后问学生:“动物们都跑到你们的桌子上去了,你们各个小

2、组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请大家动动手,想想办法?”学生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兴致很高,有的摆,有的数,有的贴……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我让各小组代表发表自己一组的办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统计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比看、分、理,听教师讲解获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新知  皮亚杰指出:“要认识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4他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

3、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我先让学生摆出6朵绿花,9朵红花,然后问他们:“绿花有几朵?红花比绿花多几朵?红花有几朵?”先让他们认识这种题目的形式。然后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要求△比○多2个,求第二行摆了()个△。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要摆比○多2个的△,就要先摆和○同样多5个△外,再比○多2个的△,求第二行摆()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教学例3“桃有14个,梨比桃多9个,梨有多少个?”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

4、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三、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观念还不行,这就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中,我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的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4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

5、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都得到训练,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花。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在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我先让每个小朋友拿出7粒枣,每3粒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还剩几粒?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让每个小组长给自己的每个组员发一张糖图(图上糖的粒数不相同),然后大家  动手圈一圈,填填表格,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计算余数的除法,余数都比除数小。从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枣

6、,到分小组合作动手圈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动手操作,提高探究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把静态的结论性的东西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操作启动思维,吸引到探究新知过程中。比如教学《有趣的拼搭》中,让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同一块滑板顶端,让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滚”,“滚”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

7、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性的特征。在“堆一堆”4中,我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堆成一堆,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发现其中有趣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这些规律进行有趣的拼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