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191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创新能力是人们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
2、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所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中。 一、营造创新氛围,为创新意识提供物质条件4 首先,教师
3、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主动开拓进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报以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用僵化的思想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4、,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过去,我们把学生当做储藏知识的容器,而在当今时代,应转变过去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要求培养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真理”,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有这样一道题“39+23”,我让学生积极展示各自的思路:
5、①39+23=39+20+3=29+3=62;②39+23=30+20+9+3=59+3=62;③39+23=39+1+22=40+22=62;④39+23=40-1+23=40+23-1=63-1=62。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启迪,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 二、设置创新情境,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孕育环境 1.指导学生观察。敏锐的观察4力是创新思维的启动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及时地指导,科学地应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仔细、深入
6、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力是思维探索的翅膀,要使学生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进而掌握想象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等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这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学生每人都有一套学具,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
7、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我还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的棱、面的特点。学生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全面了解。 三、实施开放性课堂,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 首先,要鼓励学生求同辩异。“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勇于向教科书和现成的结论、答案发问;向同学、向老师、向权
8、威挑战;大胆质疑、大胆创新;积极去探究。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白”4,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