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ID:3098425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_第1页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_第2页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_第3页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_第4页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反思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提问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也是一门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读与实践的艺术。要想提升自身对这门艺术的表现能力,还需要我们更多地从实践中去总结、去反思。只要教师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反思教学效果增强  1.讲授新知识前提问,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架桥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有些课节的知识,与前面的旧知识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运用这个规

2、律由浅入深地讲好新知识呢?这就要复习提问相应的旧知识,然后逐渐扩展到新知识上。如讲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就可以先提问三角形全等判定的两个公理一个定理,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而导出相似也要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两个公理一个定理又恰好形成对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作为旧知识的特例加以开拓扩展到新知识,使之符合认识规律。  又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5一节,我们可提问用配方法解方程及任选方法解三个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使三个方程分别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这四个方程同学们

3、在几分钟内可以答完,后三个方程可以用来鲜明地引出课题,从而直截了当推出思考的客体:一元二次方程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没有实数根?有什么规律呢?这节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就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结论,同时说明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并用提问中后三个问题的结果也可从反面验证之。  在数学课上,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给学生讲授新知识,如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提问所联系到的旧知识,可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架桥。像这种提问方法,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所用最多。在讲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向学生

4、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能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论证多边形的内角和呢?”这样提问,学生便紧紧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的证明思路,于是证明的难点――添设辅助线就很容易被突破。  实践证明,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就给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新知识时提问,抓住知识的重点处5  有些课特别是公式类课,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接触中心问题,直

5、截了当地让学生计算或推导。学生计算推导后,教师对学生所作的问题加以补充、强调或讲解,一气呵成,达到新课所要求之目的,这样上课一开始同学就处于思考计算当中,老师的补充、强调或讲解的正是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同学们的思维兴趣始终处于这一问题之中。当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知识也就讲完了,所差的只是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问题,这样学习的时间短,学生注意力集中,有益于新知识的接受,主要问题解决了,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就容易了。如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上课提问用配方法解方程,一个好同学5-6分钟可以做完,然后老师再给以补充,特别对同学们普遍容易遗漏的取平方根之前

6、,要说明方程右边是非负数这一点,着重加以讲解,以保证下一步根式有意义,这样求根公式就推导出来了,明确了公式意义及使用条件,应用就容易了。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将学生的学习逐步引向教学设计的重点。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图象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画出函数y=2x-5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为何值时,y=0;(2)x为何值时,y>0;(3)x为何值时,y<0;(4)当函数y=2x-5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其解析式变为什么?它是什么函数?图象经过什么象限?一定经过哪些点?  再

7、如,在讲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时,有这样一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继而逐一出示问题:“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求?”“由列出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画出函数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等等。教师一步一步引导,由浅入深,由已知探求未知,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思考和交流,对所学重点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3.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  孔子说:“学贵有疑”“思源于疑”

8、5。我们在学生似懂非懂以及思维的盲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辨析、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例如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学生并不难理解,但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也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