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

ID:30976580

大小:59.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_第1页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_第2页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_第3页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_第4页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袁方玉(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沂水276400)【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4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前准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及时准确监测患者牛命体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4例患者中幽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出血,3例穿孔,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内镜

2、黏膜下剥离术护理【中图分类号1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1752(2012)13-0104-0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新技术,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即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有效手段[门,又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相对外科手术,更能维持正常的牛理结构,对患者术后牛活质量影响小,有较好的发展前景。ESD治疗需在内镜治疗中心进行,为保证手术顺利和患者安全,患者均

3、需全身麻醉,但ESD仍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介入治疗手段,可发牛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ESD24例,出现并发症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22-58岁,术前经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早期食管癌3例,早期胃癌13例,胃黏膜中度不典型增生7例,结肠大息肉1例,手术吋间30〜125分钟,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

4、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出血均发生于术中,采用内镜下氮气刀及止血夹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发生穿孔患者予以金属夹夹闭创面,禁饮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及抗菌药物治疗后,穿孔闭合。1.2方法:先用氮气刀在病变周围2〜3mm处标记,后用0.1%肾上腺素lml加美兰2ml加生理盐水100ml混合液注射至粘膜下层以充分抬高粘膜并分隔粘膜和肌层,再利用IT刀环绕标记点进行粘膜切开,外围切开便可进行粘膜下剥离,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有较多血管,手术吋需动作细密,及吋电凝止血。切除病灶后对于创面可见的小血管应用氮气刀凝固治疗,必要时应

5、用金属夹缝合创面。病灶剥离完毕后仔细检查标本,所有病变周边的标记均应在切除的标本内,随后把黏膜铺平并订在平板上用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检查。2、护理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由于ESD在国内开展吋间较短,患者有内科治疗能否彻底切除病灶及病理性质如何等方面的担心,并对自己能否耐受手术而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护士对患者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同吋要详细介绍治疗过程,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与外科手术相比所具有的明显的优势,及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岀现的并发症,使其对治疗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护士要正确冋答患者的疑问,同吋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心情

6、放松,避免紧张,增加治疗信心。2.1.2术前检查病人在术前应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交叉配血试验、行胸透及心电图检查等,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服抗凝药物史,有无出血倾向,若有出血倾向应先予药物治疗,有高血压患者应先将血压降至可控水平,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2.1.3胃肠道准备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可确保手术中视野清晰,而且一旦发生穿孔,也可降低腹腔感染的机会,上消化道治疗的患者术前1天进软食,手术当日禁食,下消化道治疗的患者术前1天进流质,并于手术当日禁食,并口服硫酸镁溶液200ml导泻,直至肠道清洁。2.1.4物品、药品、器械准备术前检查器械:电子胃镜、高频电发生器

7、、注射针、氮气刀、IT刀、热止血钳、圈套器、透明帽及金属夹装置等,确保器械的性能完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药物:美蓝、利多卡因胶、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及2%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溶液(表面喷洒止血用)等。2.2术中并发症的护理2.2.1出血:ESD出血分为术中出血和迟发型出血,前者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黏膜下注射后,局部黏膜抬举欠佳将小血管切断所致,充分黏膜下注射及有意识地止血可预防出血的发生[2]。后者指治疗结束后至30天内发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本组患者出血2例,发生率8.3%,1例发生在粘膜切开吋,出血量5〜lOmL在确认出血部位,

8、判定出血速度较缓慢后,立即用IT刀尖端进行凝固止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